中國學者認為,中國有望在2035年實現達成中等發達國家水平的目標,即人均GDP翻一番達到2萬1000美元(2萬8424新元)。不過要達到這個目標,中國必須培育戰略性產業、有重大的技術突破。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總經濟師張永軍,星期五(8月25日)在新加坡舉行的“連氏學者對中國現代化和良好治理之路”研討會上指出,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2020年的人均GDP達到1萬零408美元左右。如果按照2020年的價格和匯率水平來計算,到2035年中國的人均GDP再翻一番,將達到2萬1000美元左右。
他說:“如果按照名義水平來估算,中國2035年人均GDP能夠達到2萬5000美元左右,甚至有可能接近3萬美元,是能夠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的。”
中國人均GDP要翻一番,張永軍說,就必須有幾個萬億級規模的產業。“這幾年中國新
能源車、新能源產業發展很快,規模也比較大,能帶動整個國民經濟比較快的增長,是未來增長潛力比較大的產業。環保產業也有比較大的發展潛能。”
中華環保聯合會副主席夏光在同一個場合上指出,中國在2022年生產超過700萬輛新能源汽車;液化天然氣(LNG)和甲醇等綠色動力船舶的國際市場份額接近50%,顯示中國在推進綠色
低碳產業鏈和基礎再造上不斷努力取得成果。
夏光指出,中國在綠色發展的現代化路上取得一定的成就,2021年的
碳排放量同比降低了3.8%;綠色能源采用量也上升了,在2021年突破一萬億千瓦時大關。
不過,中國在推動綠色發展方面也面臨不少難點。夏光指出,中國以重化工為主的產業結構、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還有以公路貨運為主的運輸結構沒有根本改變。另外,從2015到2019年,能源消費總量由43億多噸標準煤,升至48億多噸。
他說:“經濟要環保,環保變經濟,兩者結合起來,就是綠色發展,是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浙江大學國家制度研究院副院長金維剛則從社會保障看中國的現代化;中國有五大社會保險: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他指出,覆蓋中國全民的社保制度基本上已經形成,特別是養老保險和基本醫療保險,不論城鄉,參保率都達到95%以上。
金維剛說,在養老金方面,從2005年到2022年,包括三年疫情期間,中國連續18年提高企業退休人員的養老金。“這在國際上絕無僅有。”
2022年末,中國全國企業退休人員每月人均養老金提高到逾3200元(人民幣,下同,約595新元);城鄉居民月人均養老金提高到193元。
“193元人均養老金看著不高,但是農民有他的生活來源,包括承包的土地、副業。他并不是靠這點錢,這相當于是一個生活的補助。”
為期兩天的2023年連氏善治國際學術會議,由南洋公共管理研究生院和四個機構聯辦,在費爾蒙酒店舉行。參加者約300人,來自中國大陸、
香港、韓國、印度尼西亞、印度、瑞士、馬來西亞和新加坡。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