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筆投資未來將主要流向四大領域。
第二,應用端,提高電動車在美國的滲透率,以及建設充電樁等配套基礎設施;
第三,技術端,聚焦氫能、碳捕捉與利用
第四,生產端,用于核心部件、原材料制造廠房建設的投資。
通過巨額資金扶持,美國政府預期實現跨越式能源結構轉型,引領全球綠色技術創新,并帶動制造業回流,進一步鞏固其在全球范圍內的影響力。
在能源端,政府主要向具備一定成熟度的新能源技術提供大額稅收優惠政策,最高可達初始成本的60%。這一舉措將大幅提升清潔能源的經濟性,能源成本下降20%-60%不等,其中以陸上風電和太陽能降幅最大,獲得政策補貼后,平準化能源成本分別下降63%和50%。隨著新能源成本下降,裝機容量和利用普及率也會進一步提升,預計2030年美國新能源發電裝機容量將由2020年的40%提升至2050年的65%-80%,真正實現能源轉型。
在應用端,政府針對購買電動車的人群提供補貼,乘用車最高補貼7500美元,商用車最高補貼4萬美元。高額補貼將進一步提升電動車吸引力,加速燃油車、電動車等價進程,比原定目標提前五年左右實現兩者等價。
在生產端,與電動車補貼掛鉤,作為電動車補貼的前提條件,一定比例的核心電池零部件、原材料必須來自本土廠商或者已與美國簽訂自貿協定的國家。具體而言,40%電池原材料需要來自美國或與美國有自貿協定的國家,50%的電池零部件需采購自美國、墨西哥或加拿大,比例必須每年提升1%。這將帶動核心產業鏈回流美國。
在技術端,重點支持前沿綠色技術發展,以氫能、CCUS、DAC三大技術為核心,給予前所未有的高額補貼。其中,生產氫氣可根據減排量獲得高額補貼,建造區域性制氫廠可獲得額外80億美元扶持資金。在CCUS和DAC方向,對比現行政策,新法案補貼力度分別提高了1.7倍和3.6倍,力度空前。
在高額補貼的加持下,綠色技術的經濟性大幅提升。以藍、綠氫為例,將從每年不足1000噸產量,大幅躍升至每年百萬噸級產量。而CCUS的規模也將翻10倍,從2000萬噸每年到2億噸每年。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