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主權國家都不希望貨幣發行權受到挑戰
金融界:有觀點指出,央行今年可能就會推出法定
數字貨幣,您認同嗎?這背后是基于怎樣的監管理念?
黃震:這可能只是民間猜測,我國央行確實是在研發法定數字貨幣,但并沒有明確表態什么時候推出的時間表。現在央行面臨的現實問題是,如何管理以
比特幣為代表的數字貨幣?中國禁止
ico之后,很多ICO項目就跑到海外去開展業務,全球ICO融資依然火爆。或許光靠一國封堵并不能完全解決問題,甚至還可能傷害
區塊鏈技術的創新探索。因此有觀點認為,中國要疏堵并用,出于“疏”的目的,央行法定數字貨幣出臺的速度確實可能加快。這樣它就可以做一個主流的引導,同時這也是適應當前“現金數字化”趨勢的需要。
金融界:監管當局對
區塊鏈技術的態度究竟是怎樣的?ICO被禁之后,國家有沒出臺其他技術促進政策?
黃震:監管當局禁止ICO是為了控制風險,防止部分人以區塊鏈的名義,進行傳銷、詐騙、非法集資;以保護投資人的利益和防止系統性金融風險。早在2016年,加快區塊鏈研發就已經寫入了國家和地方的規劃。雖然有關部門尚未出臺更多的區塊鏈技術支持政策,但依然通過各種場合表態支持。
金融界:日本承認比特幣的合法性,您認為這背后的動機是什么?像美聯儲這種機構,會不會擔憂數字貨幣動搖美元地位?
黃震:日本允許比特幣成為一種支付工具,可以購買商品甚至房產;也正式批準設立了一批比特幣交易平臺。但日本并未承認比特幣就是一種貨幣。貨幣有支付功能,但支付工具并不等于貨幣。支付工具與貨幣是有差距的,黃金可以用來支付,但黃金現在也不是貨幣,這一點值得我們去思考。至于其動機,現在日本的數字貨幣和ICO都得到了快速的發展,我認為這可能是他們想搶占數字經濟高地的手段,謀求暫獲數字經濟紅利。
除了日本之外,美國也允許比特幣交易,甚至還推出了比特幣期貨。某種程度上,這是在支持比特幣、區塊鏈的研究探索。但是,他們也并沒有承認比特幣是法定貨幣,只是允許它們成為一種投資品;另外監管當局也在研究加強比特幣等數字資產交易監管的政策。
美聯儲肯定不愿意看到比特幣替代美元,任何一個主權國家都不希望自己的貨幣發行權受到挑戰,因為這會影響他們的鑄幣稅收取權。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