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如何判斷其生態的遠期成長能力?
1、你這個新生態在解決什么問題?
能否清晰定義原來存在的問題?關鍵的痛點?引入新生態之后能夠帶來什么改觀?這個與創業要思考用戶和痛點的邏輯是一樣的。如果你沒有在解決問題,
區塊鏈再神也救不了你。只有一個提醒,思考生態的視角不要局限于商業,還要著眼于社會問題。因為
token生態的本質是一個
社群經濟體。
2、生態可能長成的規模有多大?
再直白一點說,就是你這個生態未來會有多少人使用?使用的頻次如何?
區塊鏈估值體系將從追求利潤變成追求用戶規模與互動頻次。所以你的生態潛在規模不夠的話,也會反過來影響到你Token的價值。
3、生態模型設計是否合理?
Token經濟設計的核心理念,是把原來體系中耗散的交易成本集約起來,用技術手段把收益分散到體系內每一個參與者,使系統整體摩擦力不斷下降,從而Token內在價值不斷上升。如果Token機制設置不合理,是很難調動參與者的積極性的,參與者沒有被調動起來,生態也不可能成長起來。
這里面重點提一句,關于Token的發行比例。很多Token發行方會一次性地把50%甚至更多的Token給到“黃牛型”的投資者,這勢必會抬高生態真正使用者的參與成本,進而會影響到生態的建設。如果你是為了生態建設的話,著急融那么多錢干嘛呢?你的生態建設在這個階段真的需要那么多錢嗎?
4、團隊是否匹配?
一是看團隊的能力構成:有沒有優秀的生態設計師?有沒有優秀的技術開發團隊?有沒有優秀的運營團隊?我自己的團隊就是按照這個邏輯架構的。我算是生態設計師,但同時也需要區塊鏈的技術人才,如果有靠譜的技術大牛歡迎看過來,我準備了好多橄欖樹拋給你。
二是看團隊的All in程度:我個人認為,Token模式下的創始團隊的所有收益都應該與生態未來的預期成長有關,只能唯一體現在Token的升值上(因為已經給到你10%或者20%的一次性獎勵了),如果不是這樣,大家并沒有構建成一個真正的利益共同體。
Token的投資和股權投資都應當遵循價值導向的原則,只不過衡量價值的標準不一樣了:一個是基于交易價值體現影響力,一個是基于利潤體現賺錢能力。不要小看這一變化,這種模型,讓零和博弈變成了合作共贏!所有人的收益都與未來綁定,這才是真正的利益共同體。Token經濟的核心,就是共贏!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