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證券日報》社主辦的“2023清潔
能源科技資本
論壇”在京舉行。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石油大學(
北京)碳中和未來技術學院院長、重質油全國重點實驗室主任徐春明在致辭中表示,“‘雙碳’目標的重要前提是經濟發展。經濟發展必然帶來能量的消耗,這是一個剛性關系。”因此,在他看來,雙控一定要科學,這也是為何我國逐漸從能耗雙控過渡到
碳排放雙控的目的。
7月1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推動能耗雙控逐步轉向碳排放雙控的意見》,在控制化石能源消費的同時鼓勵可再生能源發展,推動我國能源發展向更符合“雙碳”目標的方向邁進。
“長遠來看,實現‘雙碳’目標,能源結構的調整是根本。”徐春明表示,在能源消耗不可避免的情況下,節能減排是第一選擇,“我們可以盡可能地使用
低碳、少碳甚至無碳的能源。”
近年來,煤炭在我國能源消費結構中的占比逐漸降低,但絕對值仍處高位。綜合來看,目前化石能源的消費比重在80%左右,非化石能源不到20%。對此,徐春明表示,未來這一結構會發生顛覆性變化,碳中和背景下非化石能源占比將達到80%以上。
而這樣的變化顯然需要變革性技術的支撐,在徐春明看來,這主要涉及兩個層面:其一,是對二氧化碳的處理和利用,包括采用物理方法,如地下封存、二氧化碳驅油等;或是采取化學手段,通過聚合、合成反應、加氫等,將二氧化碳轉化為高價值的化學品和材料。其二,則是二氧化碳排放強度的降低,即雖然消耗能源,但盡量不排放二氧化碳,這主要仰仗綠電、綠氫的應用等。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