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于量子信息技術受到的關注與日俱增以及Visser和Rajan的理論成果,人類或許會在不遠的將來就會實現在量子網絡中運行極為安全的量子
區塊鏈。
作者:Giulio Prisco
編譯:sky
新西蘭惠靈頓維多利亞大學的兩位研究人員最近發表了一篇論文,描述一種新的量子
區塊鏈技術。該技術能通過量子跨時間糾纏大幅提升未來運行在量子網絡中的區塊鏈系統的安全性。
論文的資深作者Matt Visser是一位知名數學家及宇宙學家,撰寫了《人造黑洞》與《洛倫茲蟲洞》兩部著作。論文的第一作者Del Rajan是Visser研究組的一名博士生。
據IEEE Spectrum報道,Rajan表示:“以往的區塊鏈已經能夠與量子運算相結合,但區塊鏈本身卻一直未能量子化。我們目前推出的是第一套完全量子化的區塊鏈方案。”
他還表示:“預計到2027年,全球GDP總量中的10%會存儲在區塊鏈技術當中。”因此,極有必要設法鞏固區塊鏈網絡的安全性。Visser和Rajan相信,他們構想的量子區塊鏈能使所有記錄在其中的數據受到無懈可擊的防篡改保護。
二人提出,可以對“不同時存在的光子之間的時間糾纏”加以利用。
量子糾纏,即讓愛因斯坦困惑不已的“鬼魅般的超距作用”,是指兩個有共同起源或曾經相互作用的相距遙遠的粒子之間存在關聯(即能相互影響)。
非局域的糾纏關聯似乎是瞬時實現的,即便不是,也至少比其它物理相互作用的發生快得多。多項實驗已證實,即便兩個相距極其遙遠以致受光速限制無法迅速交流信號的粒子也能迅速糾纏。
科學家發現,對于一對糾纏的粒子,對其中一個粒子的狀態進行測量會以一種目前不為人知的方式影響另一粒子的狀態。雖然根據科學家目前的共識,量子糾纏并不能用來以超光速發射信號,但它可以發揮重要的實際用途,比如量子計算及量子加密。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