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查看在港主板上市要求,企業需滿足以下條件:
合計溢利(指利潤總額)5000萬港元(最近一年須達2000萬港元);
上市時市值須達1億港元;
三年業務紀錄期須在基本相同的管理層及擁有權下營運。
其中的溢利、市值這兩項要求對于盈利能力爆棚的比特大陸肯定不在話下!但是如果以為比特大陸能憑借出色的營收能力就能輕松上市的話,那你可能想錯了。
回顧嘉楠耘智上市波折可以發現,即使是盈利數據極看的加密資產挖礦芯片制造商,在面對IPO時也面臨重重困難,因為如果僅依賴礦機銷售,由于政策等原因公司仍然存在很大風險,因為“
比特幣價格、交易手續、挖礦難度、電力成本等會顯著影響業務,如果政府管制或者其他原因造成電力短缺,勢必會影響客戶挖礦活動的經濟回報預期。”
對此,嘉楠耘智在招股書中提供的解決方案是:公司已經在加強其他業務板塊,投入大量資源研究及開發
人工智能產品;另外,目前正在研發針對另一種
加密貨幣的ASIC芯片產品,目前已經完成前端IC設計,預計2018年第四季度開始批量生產,目前已經收到5360萬元訂單。
由此來看,穩坐礦機生產行業頭把交椅的比特大陸要想上市,仍需在強化當前優勢業務的基礎上拓展更多非礦機業務,而在當前政策不明的情況下,如果剝離出盈利最豐厚的交易所業務、
區塊鏈項目投資等相關業務,也必然會面臨嘉楠耘智所說的“盈利風險”,因為單一的
區塊鏈技術研發帶來的必然是高昂的人工和研發成本。
這點從2016年通過借殼實現新三板上市的首家區塊鏈公司太一云上便可知悉,其公布的2017年年度報告數據顯示:由于去年上漲的人工和材料成本,該公司年度業績虧損近兩千萬元。
很多從業者經常鼓吹區塊鏈技術將變革當前的商業模式,開啟嶄新的「價值互聯網」時代,但最后會發現,現實很容易就把創業者同化了。
而緊隨嘉楠耘智步伐的比特大陸在透露有意上市的想法后,未必不會再出現一個證監會領導,表達“希望你們在國內上市”的愿望,畢竟,對區塊鏈創業企業來說,在尚未明朗的政策環境下,相對于生財有術,他們可能更看重生財有道。
各位小伙伴,大家覺得比特大陸什么時候會正式開啟IPO,會在哪里IPO?有沒有想過,同為加密貨幣礦機設計的頭部企業的嘉楠耘智和比特大陸為什么不選擇1CO而選擇IPO呢?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