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1年10月,
北京、
上海、
天津、
重慶、
湖北、
廣東、
深圳等七地開展
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工作,到2014年七個試點陸續開始交易,再到2021年7月16日全國
碳市場正式啟動上線交易,經過十年探索的中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邁入了全國統一大市場的進程。
隨著全國2162家電力行業重點排放單位被納入全國統一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中碳登承建的全國碳市場注冊登記結算系統正式開始運轉。
談及湖北經驗時,朱國輝表示,一方面得益于湖北建立了兩級市場,在一級市場,湖北開始嘗試公開競價,其配額競價對機構投資者同樣開放,使得社會資金可以直接參與一級市場;在二級市場,除了控排企業外,湖北也支持法人機構、其他組織和個人參與碳市場。另一方面,湖北建立了“雙20機制”:企業當年碳排放量與年度碳排放初始配額之間的差額超過后者20%的,差額按年度碳排放初始配額的20%計;按照上述方法進行核算后,若企業碳排放量與年度碳排放初始配額之間差額超過20萬噸二氧化碳,差額按20萬噸計。
這一嘗試,從根本上保證了湖北試點的市場化程度,最終形成了300多家碳排放主體、1000多家參與機構,動輒上萬噸交易量的發展格局。這些均成為湖北從一個地方試點向國家級登記結算平臺華麗轉身的基礎。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