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定義,一枚電子貨幣(an electronic coin)是這樣的一串數字簽名:每一位所有者通過對前一次交易和下一位擁有者的公鑰(Public key) 簽署一個隨機散列的數字簽名,并將這個簽名附加在這枚電子貨幣的末尾,電子貨幣就發送給了下一位所有者。而收款人通過對簽名進行檢驗,就能夠驗證該鏈條的所有者。

該過程的問題在于,收款人將難以檢驗,之前的某位所有者,是否對這枚電子貨幣進行了雙重支付。通常的解決方案,就是引入信得過的第三方權威,或者類似于造幣廠(mint)的機構,來對每一筆交易進行檢驗,以防止雙重支付。在每一筆交易結束后,這枚電子貨幣就要被造幣廠回收,而造幣廠將發行一枚新的電子貨幣;而只有造幣廠直接發行的電子貨幣,才算作有效,這樣就能夠防止雙重支付。可是該解決方案的問題在于,整個貨幣系統的命運完全依賴于運作造幣廠的公司,因為每一筆交易都要經過該造幣廠的確認,而該造幣廠就好比是一家銀行。
我們需要收款人有某種方法,能夠確保之前的所有者沒有對更早發生的交易實施簽名。從邏輯上看,為了達到目的,實際上我們需要關注的只是于本交易之前發生的交易,而不需要關注這筆交易發生之后是否會有雙重支付的嘗試。為了確保某一次交易是不存在的,那么唯一的方法就是獲悉之前發生過的所有交易。在造幣廠模型里面,造幣廠獲悉所有的交易,并且決定了交易完成的先后順序。如果想要在電子系統中排除第三方中介機構,那么交易信息就應當被公開宣,我們需要整個系統內的所有參與者,都有唯一公認的歷史交易序列。收款人需要確保在交易期間絕大多數的節點都認同該交易是首次出現。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