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雙碳”目標,專家學者們談到較多的一個詞是“全局性”。他們普遍認為,要實現“雙碳”目標,必須樹立系統觀念,以系統全局的思維謀劃發展。
中國工程院院士、
北京工業大學校長聶祚仁舉例說:“汽車前框架的地方有一個部件,如果用
鋼鐵制作需要82.2千克,用鋁合金只要61千克,用鎂合金只要45千克。我們直觀地一想,鎂合金肯定好,因為它輕。這么用下來,不就減排了嗎?可實際上,可能鎂合金還不如鋁合金,甚至還不如鋼鐵。為什么?因為鎂在生產的時候,它帶來的
能源消耗和排放是巨大的。所以這樣一個結果不僅僅指導我們對產品的選用,回過頭來也給我們流程工業的進一步節能、降碳、減污提供了指引。這也就是說,我們要用全生命周期的思想來考慮這個問題。”
加拿大皇家科學院院士、加拿大工程院院士陳忠偉也贊同這樣的觀點。他認為,未來大規模儲能市場潛力巨大,將會達到目前電動車市場的100倍,這也意味著電池的需求量會非常大。在這樣的大背景下,電池的可持續性成為必須考慮的重要因素。在全生命周期的“拼圖”中,電池回收技術是非常重要的一塊。
“電池再生之后能極大地降低成本,回到電池制造中去,這樣就可以把回收的成本、整個體系的成本進一步降低。希望能夠真正讓電池實現可再生,包括下一代、下下一代的電池技術,能真正達到可持續發展的目標。”陳忠偉說。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