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森林面積已經達到2.3億公頃,森林覆蓋率超過24%,森林蓄積量達到194億立方米以上,草地面積達到2.65億公頃。”全國人大環資委委員、生態環境部氣候司司長李高說,自2022年7月16日我國啟動
碳市場以來,全國碳市場
碳排放配額累計成交量達2.35億噸,累計成交額107.86億元。碳市場對推動綠色
低碳轉型激勵約束作用初步顯現,對企業減排意識和能力提升發揮了重要作用,碳定價功能得到初步的發揮。
“我國需要
鋼鐵、
水泥,但是鋼鐵、水泥產量超過了世界總產量的50%,不應該再增長,鋼鐵、水泥行業可以比較早實現碳達峰。在這個基礎上,積極采取降碳、脫碳和碳移除技術,我們應該能夠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杜祥琬說,根據中國工程院計算,2060年我國溫室氣體排放可降到26億噸二氧化碳當量,其中二氧化碳排放量可以控制在20億噸。屆時,碳移除主要依靠森林碳匯,森林碳匯大概也可以有26億噸二氧化碳當量,如此就可以實現碳中和。
杜祥琬認為,可堅持行業和地區梯次有序碳達峰的原則,鼓勵應達峰的地區不再增長,鼓勵排放處于平臺期和可再生
能源比較豐富的地區盡早達峰。林草業是沒有廢棄物的產業,林草所謂廢棄物都是生物質,一部分可以做肥料,另一部分可以作為生物質能源。
據悉,生物質能源可以有多種形態的利用,生物液體燃料主要是非糧纖維素乙醇,把生物質以發酵提純或者生物化學合成的方式,制成乙醇或者油類等液體燃料。目前,我國燃料乙醇年產能為290萬噸,5噸秸稈可以生產1噸纖維素乙醇。生物質能源的優點是人工可以控制,沒有風電、光電那樣的波動。預計到2030年以后,我國生物液體燃料總使用量將達7000萬噸,生產成本有望進一步降低。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