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清潔
低碳安全高效的
能源體系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關鍵和基礎。堅持節能與提效“雙輪驅動”,供給與消費“兩端發力”,持續推動單位GDP能耗和
碳排放下降,安全平穩向非化石能源為主體轉變。
杜祥琬認為,要重新認識我國的能源資源稟賦,常講的“富煤缺油少氣”不能準確描述我國能源資源稟賦,這一描述忽略了我國可再生能源資源豐富的特點,需要根據最新實踐和研究數據,完整準確理解我國能源資源稟賦,為我國能源轉型奠定準確的基礎認知。
“隨著自然資源、技術能力、成本下降作為支撐,可再生能源快速增長將從‘微不足道’到‘舉足輕重’,最后‘擔當大任’。”杜祥琬表示,目前,我國水電、風電、光伏、生物質發電裝機規模穩居世界第一。豐富的可再生能源資源是我國能源資源稟賦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已開發的可再生能源不到技術可開發資源總量的1/10,能源低碳轉型,資源基礎是豐厚的。
他還補充道,我國中東部地區能源要提高自給率,“身邊取”+“遠方來”,首先是“身邊取”。從經濟性角度考慮,
天津大學和華北電力大學的專家分別計算得出同樣的結論:1KWh的電力,東部自發電的成本比西電東送的成本低。中東部地區建設分布式低碳能源網絡可以成為能源的“產消者”,自發自用、寓電于民,也可與集中式電網互動,不光要做能源的消費者,也要成為能源的生產者。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