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留意到,
能源革新與數字經濟正在走向深度融合,
人工智能、
物聯網、
區塊鏈等數字技術正加速融入能源行業,不少能源企業用數字化方案來打造能源新業態。
“2022年,我國能源消費結構中煤炭占56.2%,能源消費
碳排放約101億噸,約75%來自煤炭,其中97%來自煤炭的消費利用。實現‘雙碳’目標,煤炭行業作用重大、任務艱巨。”煤炭工業規劃設計研究院副總經理付兆輝表示,煤炭行業數字碳中和重點關注的方向包括煤炭消費利用的碳減排、煤炭企業碳核算與碳減排、煤炭開發利用碳中和示范區建設、智能化煤礦新模式建設、“煤炭+新能源”耦合
低碳發展、深化新一代ICT技術融合應用等。
付兆輝表示,接下來,可研究礦用智能傳感器低延時、大容量、透明傳輸技術,實現智能化系統數據高速交互。同時,開發具備邊緣計算等功能的低功耗礦用智能傳感器為煤礦智能系統常態化運行提供基礎保障等。
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低碳中心副主任吳昊表示,“雙碳”背景下,石化行業面臨碳排放總量大、減排任務緊,制約因素多的現實,行業和企業需盡快摸清家底,需統籌減碳與發展。此外,需盡快建立石化行業的碳評估體系及數據庫,指導復雜流程工業的低碳發展與低碳競爭。
具體來看,碳達峰情境下,石油在能源消費占比中變化不大,在化工轉型背景下,碳排放總量處于爬坡階段,應更多地在實施節能降碳、資源高效利用技術方案。碳中和情境下,可再生能源比例大幅提升,石油更多地由“燃料”向“原料”轉變,資源循環利用、CCUS(碳捕集、利用與封存)將發揮重要作用。
“工業互聯網在化工、建材、冶金等高耗能行業應用取得顯著成效,實現關鍵生產工藝能耗和碳排放的數字化管理,推動工業節能節水、資源綜合利用和清潔生產。”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工業互聯網與物聯網研究所副所長李海花以化工行業舉例,通過網絡切片+MEC(邊緣計算)+UPF(用戶面功能),助力石油化工企業在工藝優化、物料管理、車間用電等多場景實現節電減排,到2030年燃料消耗可節省5%。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