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聞社與
能源基金會5月12日聯合舉辦2023年第一期國是
論壇之“能源中國”。中國工程院院士、原副院長,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顧問杜祥琬在論壇上表示,能源轉型是做加法,而非做減法。要構建韌性能源體系,讓化石能源與非化石能源協調互補,先立后破,保證當前和長遠的能源安全。
中國工程院院士、原副院長,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顧問杜祥琬
所謂“立”,即立足當前,多能互補。“一是讓煤電做好發電主力,利用二氧化碳捕捉和存儲,進行清潔高效改造;二是對煤電進行靈活性改造,讓它支持可再生能源調峰,同時在政策上支持煤炭和新能源協力轉型。”杜祥琬指出。
他用有序轉型來理解“破”,建議將化石能源“退出”改成“減退”。經濟性、便利性、穩定性等優點,使得化石能源成為人類能源主角,推動人類由農耕文明進入工業文明,推動城市化進程。但是200多年來,工業化進程帶來巨大社會進步的同時,也帶來環境問題和氣候問題。盡管如此,現在和今后一段時期,化石能源仍然非常重要。
需要將“先立后破”與實現雙碳目標結合起來,靠先立后破來保證現階段能源安全,靠實現雙碳目標保證長期能源安全。杜祥琬直言,“先立后破”方向清晰,但是具有長期性和艱巨性。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