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崔永元曝光演藝圈陰陽合同一事刷屏了很多人的朋友圈。“4天6000萬”,“大合同5000萬,小合同1000萬”,“這樣的合同一抽屜”……明星們偷稅漏稅的行徑令人大跌眼鏡。
聯系此前國家稅務總局成立
區塊鏈研究團隊、
深圳國稅局聯合騰訊探索
區塊鏈項目,區塊鏈和征稅在一起會有哪些奇妙的化學反應?
專家認為,區塊鏈或可幫助改善稅務系統,通過信息上鏈解決交易過程的可追溯、不可篡改,有效規避偷稅漏稅,提高違法成本。
復盤“陰陽合同” : 難溯源、難取證導致逃稅頻出
所謂“陰陽合同”,是指一份金額較小的“陽合同”用于公開或向主管機關備案登記納稅,另一份金額較高的“陰合同”則實際約定雙方交易價格,彼此秘而不宣,目的是逃避納稅這一法定義務。
陰陽合同不止棲身影視行業,法律上最早出現于《招標投標法》,在建設施工領域常常出現。建設工程施工環節眾多、流程復雜,加上建設工程的質量把控困難,客觀上導致了陰陽合同的產生。
一些動機不純的建設施工單位,采行陰陽合同的方式逃避主管部門的監管。建設工程施工領域的陰陽合同,往往涉及到資質資格、工程總量、材料采購、工程價款、結算方式、工程分包、工程監管等多個方面。
此外,二手房買賣、股權轉讓中陰陽合同也頻繁出現。交易雙方為了少繳稅,往往采用價款有差異的大小合同,在登記管理部門備案的合同價款較低,而雙方當事人實際履行的股權或房屋轉讓款則要高。
也許你已發現,信息不透明、中間環節多、溯源難滋長了陰陽合同。
以影視圈的“陰陽合同”為例,小合同多為明星片酬費用,大合同是明星所在公司的制作費合約,或者擔任多個職務,拿到制片人、監制等多份職務的酬勞等。大小合同受益方關聯隱蔽,如果不是意外曝光,很難被發現。
上海四達會計師事務所合伙人李兆嬰表示,通過“陰陽合同”逃稅的行為很難判別。“除非拿出兩份合同,雙方簽訂的合同內容一樣但金額不一致。
通過核查納稅人個人銀行賬戶的收入金額與報稅結果是否匹配,并且真的存在按小合同金額交納稅收,按大額合同實際收款的情況。”
信息不透明給了陰陽合同生長空間,逃稅行為難界定導致違法成本低。長期以來,名人逃稅漏稅事件屢見不鮮。前有劉曉慶、毛阿敏,后有2014年國腳劉健因轉會風波爆出陰陽合同。
區塊鏈的出現,逐漸讓法律和科技得到有效結合。中國
區塊鏈應用研究中心理事長郭宇航表示,破解偷稅漏稅,關鍵在資金以及發票流轉過程的可追溯且不可篡改。
目前電子發票已經處于逐步普及階段,通過將發票信息上鏈,就能夠在破解發票造假的問題。
未來,如何實現交易的信息上鏈,進而解決交易過程的可追溯、且不可篡改,不僅可以有效規避偷稅漏稅,而且可以提高違法成本。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