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城市溫室氣體工作組(CCG)和公眾環境研究中心(IPE),聯合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
北京師范大學、中山大學、中環聯合(北京)認證中心、中國質量認證中心、
上海交通大學、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武漢大學、西門子中國研究院、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等38家權威研究機構的110名專業研究人員,對中國產品全生命周期溫室氣體排放系數庫(CPCD 1.0)進行了全面數據結構優化和產品數據增補,同時對在線平臺的前后端功能模塊進行了全新升級及優化,中國產品全生命周期溫室氣體排放系數庫(CPCD 2.0)正式上線,當前已有3536條產品數據并會持續增加和完善。CPCD 2.0的產品數據更加豐富、結構更加專業、界面更加友好,用戶可以快速獲取想要的信息。我們期待你的關注和支持,也歡迎大家加入CPCD數據共建。
多次與國內外權威機構和專家研討,重建數據結構
CPCD與歐盟駐華代表團綠色轉型處、瑞典環境科學研究院國際EPD體系、中環聯合(北京)認證中心等國內外研究機構和專家,以及CPCD的評審專家委員會專家,就LCA方法學、碳足跡核算標準及其國際互認、EPD體系、數據庫建設、數據質量評估與控制方法等問題進行深入研討,最終確定本次數據庫建設的主要方向和內容。
采用聯合國《產品總分類》分類標準,強化國際標準化
聯合國《產品總分類》(Central Product Classification, CPC)是聯合國統計委員會于1989年2月正式審議通過的,2015年發布最新2.1版本。該分類標準是標準化領域中一項大型的基礎性標準,可提供一種具有國際可比性的通用的產品目錄體系。與此同時,也是各種有關國際經濟分類的核心,現已成為協調各種國家經濟分類的一個重要工具。
CPC的類別和層次主要是以產品(包括貨物和服務)的物理性質和內在性質為依據,同時考慮了貨物和服務在經濟上的相對重要性,這與基于LCA方法學開展的溫室氣體排放核算和研究對象——產品涵蓋的范圍(商品和服務)一致。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