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數字政務發展主要經歷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80年中期至90年初),“辦公信息化”。這一期間政府從“紙質化”向使用計算機、傳真、軟件等現代化工具辦公的“信息化”模式過渡,事務處理效率得到提升;第二階段(90年中期至2005年),“專業與體系化”。在此期間,以“三金工程”“政府上網工程”及“三網一庫”為代表的基礎建設不斷被推進,政務體系日臻完善,電子政務的服務范圍、質量和效率均得以大幅提高;第三階段(2005年-2015年),數字政務從全能型轉向服務型和智慧型,以智慧民生、智慧產業、智慧化基礎設施等為建設內容的 “智慧城市”項目遍地開花,數字政務布局形成多元嘗試、多樣創新的新格局;第四階段(2016年-至今),“互聯網+政務服務”一系列政策的出臺,推動數字政務向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方向發展,利用新興技術,整合信息資源、實現數據共享,構建省市“數治”科學化、現代化體系成為數字政務的主要內容。
我國將政務信息化納入到發展戰略體系,數字政務建設面臨著業務、數據、共享、技術、模式、機制等一系列機遇與挑戰。其中,數據共享是健全建設數字政務的前提,也是現實情況下最難推進的一環。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各政府部門作為中心化管理機構,部門之間長期存在“信息孤島”難題。此外,數據的安全可信流通也是數字政務發展面臨的一大考驗。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