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ken有5個最重要的維度:目的、功能、法律性質、潛在價值、技術層面。
1、目的:某個 token 的目的是什么?它是被設計出來干嘛的?這個維度用來解釋為什么那么多人把 token 錯誤地理解成簡單的貨幣。token 顯然可以被當作一種貨幣,但更多時候,我們之所以把 token 叫做 token,是因為它本質上是一種支持某個特定網絡、激勵網絡成長(也叫 network token)的方式,或者,它提供了一種對某個實體或資產的投資方法(也叫投資 token,investment token)。
2、功能:效用型 token(utility token)這個說法很多人應該都很熟悉了,但其實它包括很多不同的類型。當你去看不同的 token 的時候,你會發現很多都為 token 持有者提供了各種各樣的功能和應用場景。但從一個更抽象的角度來說,主要分為兩個大類:1、持有 token 就能獲得接入某個網絡的權限或者獲得某項數字服務(應用 token,英文叫usage tokens);2、讓 token 持有者可以活躍地為系統做出貢獻(工作類 token,英文叫 work tokens)。當然,有的 token 這兩方面的功能都有,是混合型的 token (hybrid tokens) ,有的 token 則任何一種功能都不具備。
3、法律屬性:法律這個角度和目前的情況是緊密相關的,所以這個維度現階段是不可或缺的,但具體的內容在接下來這一階段應該會發生很多的變化,因為現在政策方面的變化很不穩定,隨著監管的完善,后面應該會出現越來越多相關的文件和條例。而且,每個地區的政策都不太一樣。現在很多地區大致上是這樣:如果一個 token 不是功能 token ——比如它不是一種獲得某種功能和某項數字服務的方式——或者也不是單純的
數字貨幣,那么就會被監管部門分類到“證券類 token ”(security token)上。在某些地區,比如德國,對
加密貨幣的定義也有不同,我們在大量調查中發現可以被歸納成兩大類,原因是很多法律框架其實是在
區塊鏈興起之前就已經建立好的,而且很多還沒來得及更新(這不是法律建議)。
4、潛在價值:大部分的 token 都被設計成具備貨幣化的價值。但每個 token 價值的來源都大不相同。有的 token 的價值來源于 IOUs ,和真實世界資產綁定在一起 (asset-backed tokens)。還有的一些 token 是類似像股票那樣,它的價值和發行主體的商業成果綁定在一起,類似利潤分紅。這類 token 在大部分地區是被監管機構當作證劵來處理的。最后,還有一類 token 是跟網絡的價值綁定在一起的,沒有中心化的實體企業 (network value tokens)。最后這種類型的 token 是人們最難以理解的,但同時也是最有意思的。
5、技術層面:token 可以在區塊鏈系統里不同的技術棧里進行應用。具體是在哪個技術層面應用這個 token 有很多不同的情況。在區塊鏈底層技術上應用的話,就是原生的 token (blockchain-native tokens);也有一部分 token 是屬于加密經濟學這個在區塊鏈底層技術上更上一層的應用,這種就是非原生的協議層 token (non-native protocol tokens)。當然,還有一部分是在應用層上的 token (DApp tokens)。
需要注意的一點是,這些維度都是可以進行補充的。絕大多數的 token 都能用這 5 種維度進行評估。如果你仔細考察下這些 token 的原型,很容易發現,在不同類型的 token 里,他們彼此之間存在強相關的聯系。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