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我們現在討論的大部分內容都與建筑物在建造后的整個生命周期中排放的運營碳有關,但隱含
碳排放發生在建筑物入住前的制造和建造過程中。
事實上,根據Architecture 2030匯編的數據,隨著
能源效率的不斷提高導致運營碳排放量下降,隱含碳的相對份額將在未來10年內增長到全球建筑相關排放量的近75%。因此,如果不解決隱含碳問題,就很難實現2030年的碳減排目標。
“隱含碳”是指產品生命周期中所有溫室氣體排放量的總和。這涉及采礦、提煉、加工和制造,以及運輸、安裝、維護和廢棄后處置它們。它包括所有溫室氣體的排放,其中許多溫室氣體的變暖效應比二氧化碳大,盡管排放量較小。
與新建建筑相比,再利用和改造現有建筑產生的隱含碳排放量通常減少50% 至 75%。對于新建筑,大部分隱含碳存在于建筑物的結構系統中。
只關注三種材料的
低碳替代品——混凝土、鋼材和鋁,它們產生了全球總排放量的 23%(大部分來自建筑環境)——產生了最多的結果。替代品包括補充膠凝材料,例如飛灰、礦渣和磨碎的消費后玻璃;混合
水泥;大量木材;或者簡單地使用更少的混凝土。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