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Transaction):一次操作,導致賬本狀態的一次改變,如添加一條記錄;
區塊(Block):記錄一段時間內發生的交易和狀態結果,是對當前賬本狀態的一次共識;
鏈(Chain):由一個個區塊按照發生順序串聯而成,是整個狀態變化的日志記錄。
如果把
區塊鏈作為一個狀態機,則每次交易就是試圖改變一次狀態,而每次共識生成的區塊,就是參與者對于區塊中所有交易內容導致狀態改變的結果進行確認。
去中心化-----區塊鏈的第一機理
當今時代,社會制度的核心機制是“中心化”,國家、政府、各類首腦機關、銀行、交易所、公司等都是中心。這些中心根據各自承擔的職能,對權力、軍事、交通、信息、貨幣、商業交易等幾乎社會運行所涉及的一切資源進行集中或分散,社會成員通過與各類中心的互動而獲取財富、履行職責,并且與其他成員之間建立聯絡。當然,并不是說所有的人類行為都需要借助中心來完成,但“中心化”無疑是社會運行最主要的模式。
“中心化”作為一種機制的優勢有很多,可以提高效率、集合資源、迅速建立起秩序等,但中心化的缺陷也是顯而易見的,因為中心化意味著對個體權利和選擇機會進行了限制,并且必然會對資源財富、社會成員的活動等形成控制,造成不平等、不公平、不透明。所以,去除“中心”的存在,實現社會成員與成員之間的直接互聯,由成員共同而且自發地對公共事務實施管理,這一直是人類的理想之一。
區塊鏈最初只是“
比特幣”的基礎技術,在創立之初未必會有太過復雜的意旨,但隨著比特幣風靡于世,其所暗含的內在機理也正在不斷地釋放出光芒。
“點”與“點”的直聯,也即人與人的直聯,沒有中心,也不需要中心,按照區塊鏈的這種邏輯,基于商業交易的直聯可以消滅企業,基于貨幣的直聯可以消滅銀行,基于管理公共事務的直聯,那是無政府主義。
共識機制
主流社會制度的“痛點”顯然不止“中心化”這么一項,“信任”就是另外一個“痛點”,尤其是陌生人之間的信任。“信任”是個大問題,司法、貨幣、銀行、公證、征信,甚至政府的存在等,幾乎都是為了實現社會成員的守信和相互信任,“中心化”某種程度上也是因為“中心”更可信。但是,現行機制的效果并不令人滿意,且成本巨大。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