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市場需求下滑,產能過剩矛盾日益凸顯,落后產能加速淘汰勢在必行,綠色
低碳已成為
水泥企業賴以生存的必要條件。”中國水泥網創始人、董事長邵俊現場直言。
從水泥行業上市公司已披露的2022年年報及2023年一季報來看,整體業績表現亦不容樂觀,多數上市公司凈利潤出現大幅下滑甚至虧損。從相關上市公司披露的定期報告來看,業績不理想,除了產能過剩外,還與市場需求下滑、成本端上升兩大因素有關。
中國水泥網高級顧問高玉宗認為,近兩年來,隨著煤炭價格上漲,水泥生產企業面臨成本壓力較大的困境,很多水泥企業已開始積極探索并逐步使用替代燃料,以實現生產成本的降低和
碳排放的減少。
據記者觀察,上述做法已在多家頭部水泥上市公司中有所體現。如海螺水泥在具備條件的地區實施生物質替代燃料改造、垃圾衍生燃料(RDF)等替代燃料技改;天山股份于2022年投入超14億元,用于改進環保工藝、替代燃料試點項目;冀東水泥成功開發出高貝利特低碳型熟料,以推動替代燃料高質化利用、富氧燃燒等新技術的開發和應用。
與替代燃料同樣能夠發揮降本增效作用的還有再生
能源。中國水泥網水泥大數據研究院高級分析師魏瑜認為,在成本壓力以及水泥需求下滑的背景下,“水泥+新能源”戰略盛行。目前,水泥行業在新能源領域的投資總額超千億元,年均投資約占行業利潤的20%至30%。
記者注意到,從水泥企業布局新能源的最新情況來看,因進入門檻低、配合“零購電”需求,投資光伏電站成為主要方式,而光伏和多晶硅則是投資金額最高的種類。如塔牌集團、華潤水泥、冀東水泥等上市公司均提及“水泥+光伏發電”發展戰略,且部分企業已取得成效。塔牌集團2022年年報顯示,上市公司及下屬企業廠區紅線內的“自發自用、余電上網”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已全部并網及投入運營,全年實現余電上網收入227.63萬元。
“雙碳”戰略目標下,水泥行業深度脫碳、水泥廢氣脫硝等關鍵技術亦頗受關注。“碳中和愿景下,水泥行業實現凈零排放任務艱巨。”清華大學環境學院博士宋欣珂認為,水泥行業目前主要有能效提升、替代燃料、替代材料、清潔電力、CCUS(碳捕集利用與封存)等脫碳措施。預計水泥行業碳排放可于“十四五”中期達峰,2030年排放量可以較2020年下降15%至18%。
水泥龍頭企業的碳減排目標亦日漸明確。如海螺水泥計劃2025年較2020年二氧化碳排放(熟料工序)強度(噸二氧化碳/噸熟料)降低6%;亞洲水泥以2019年為基準年,計劃到2025年每噸水泥材料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8%。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