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工業綠色發展規劃》提出,到2025年,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降低13.5%,粗鋼、水泥、乙烯等重點工業產品單耗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為實現這一目標,有什么建議?
范鐵軍:為實現這一目標,要在產業層面和企業層面協同發力,科技賦能做好傳統產業升級改造。
在產業層面,一是構建有利于節能降碳的產業布局,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項目盲目發展;二是著力提升
能源利用效率,調整優化用能結構,強化節能監督管理;三是構建循環經濟產業鏈,強化工業固廢綜合利用,減少資源消耗,促進協同節能降碳;四是推動技術變革,加快綠色
低碳科技革命,以技術工藝革新、生產流程再造促進產業節能降碳;五是通過綠色制造體系建設,以典型示范帶動生產模式節能降碳綠色轉型,推動全產業鏈節能低碳發展;六是推進數字化轉型,夯實數據基礎,建立綠色低碳基礎數據平臺,推動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融合發展。
企業層面,一是規劃先行,科學、系統地編制企業節能降碳升級改造方案,重點梳理企業能耗和
碳排放現狀,挖掘企業節能降碳空間,構建企業能效提升和碳減排解決方案。
二是數字化賦能,推動企業建設能源和碳排放全過程智能管控與評估平臺,實現能量流和碳素流可視可管可控以及企業生產全過程的能耗和碳排放監測、統計、對標,支撐企業開展能耗水平、碳排放水平、碳足跡和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的分析研究,以能耗強度和碳效率為核心優化生產工藝及管理,實現生產工序能耗和碳排放過程目標管控、預警管控及減碳降污協同管控。通過數字化、信息化賦能工業節能減污降碳提效新路徑。
各地綠色轉型技術路線圖逐漸清晰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