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顯示,從全球看,發達國家在2050年前、發展中國家在2060年前實現
能源和工業系統的零
碳排放,在技術和經濟上是可行的,而無需依賴永久性、大規模、基于自然的碳匯解決方案。根據生態環境部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氣候變化第二次兩年更新報告》,中國2014年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為111.86億噸二氧化碳當量,其中能源活動和工業生產過程產生的排放量分別為95.59億噸二氧化碳當量和17.18億噸二氧化碳當量,占據了絕大部分溫室氣體排放。而能源活動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大多也是由工業生產部門造成。
因此,作為排放主體的工業生產企業,是中國實現碳中和目標的直接責任主體,需要承擔絕大部分碳達峰、碳中和的指標任務。企業不僅面臨激烈的市場競爭,還要順應時代趨勢,為實現碳排放達峰和碳中和的目標做出貢獻。這對企業提出了新的挑戰,也是企業發展面臨的新機遇。企業應盡早制定和實施碳中和戰略,有利于在“碳中和”明確成為長期國家戰略時下搶占市場有利地位,提高企業競爭力和發展潛力。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