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管理者難以掌握完整、準確、全面的
碳排放數據進行科學決策。由于碳排放核算對數據的來源、核算方法的規范性和采集方法的科學性有嚴格要求,當前面臨碳排放數據采集不規范、記錄缺失等造成誤差的客觀現實,使管理者難以通過精準的“雙碳”數據做到科學決策,有據可依。
二是管理者手中缺少實現“雙碳”的多情景數據模擬,難以科學決策當地“雙碳”規劃。“2030年前碳達峰、2060年前碳中和”已經是明確的目標,“前”到底意味著能夠提前多少卻沒有定論,需要管理者能夠利用
能源、社會、經濟相關模型去模擬,才好確定通過不同情景去科學決策當地實現“雙碳”目標的時間表、路線圖以及具體方案。
三是管理者面臨數據不一致導致倒查風險。由于缺少及時、動態、連續的技術手段,相關部門掌握各行業、各企業、各時期的碳排放資料不一致、不連續,甚至數據相互沖突,面臨數據倒查風險。
四是企業顧慮生產數據安全和泄露問題。碳排放數據直接反映企業的生產情況,數據在企業、行業、第三方機構、
碳市場流轉過程中可能存在非法使用、敏感信息泄露等風險,如果沒有類似
金融服務的安全、加密的數據系統,企業會存在顧慮。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