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化之后是生產的數字化,目標是生產效率、速度和質量的提高,使企業在通向未來工業的道路上獲得更高競爭力。未來的生產是數字化、智能化和網絡化的。數字化工廠需要從產品研發、工藝、制造、質量和內部物流等與產品制造價值鏈相關的各個環節都基于數字化軟件和自動化系統進行支撐,例如制造執行系統(MES)。通過監控、跟蹤、記錄和控制整個生產周期來優化制造流程,MES填補了生產計劃與底層工業控制之間的鴻溝,實現了企業計劃、執行、控制三層之間的信息流通。
在工博會上,參觀者可看到下一代MES產品,即面向工業
物聯網框架的制造運營管理系統(MOM)。現代企業需要全球化的解決方案,以實現
供應鏈分段管理,適應快速的市場變化,以及任意地點設計、生產和銷售產品。MOM強調生產同步性,支持網絡化制造。現代企業的管理架構在云/工業物聯網平臺、本地、邊緣或混合場景中得到靈活使用。用發展的眼光看,實現數字化企業轉型意味著要將產品生命周期管理、MOM和自動化整合在一起。
至于已提出10多年的“工業4.0”,作為德國工業制造的傘形品牌概念,它將傳感器制造商、自動化專家、機器人制造商、軟件制造商和用戶聚集在一起,成功激發了人們對自動化的熱情,也對工業過程的數字化產生很大的影響。
此外,研究人員發現,來自亞洲的充滿活力的公司,正在企業的數字化領域投入巨資,并且已超越了許多西方競爭對手。慕尼黑大學與合作伙伴一起對全球899家工業公司進行了數字化程度調查。結果發現,只有50%的生產過程實現了自動化。最有效的是兩種技術是自主運輸和AI。在德國、奧地利、瑞士、英國和美國的公司中,整個生產過程中只有大約44%是自動化的,而在中國,這一比例已達到69%。
在工博會現場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
沈陽新松機器人自動化公司德國分公司經理楊斐說:“我們這次重點展示了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產品,包括搭載智能力控補償技術和離線編程技術的工業機器人磨拋系統;廣泛應用于新
能源電池頭部企業的高精度移動機器人;為工業領域智能、高效完成清潔作業量身打造的‘星衛來’工業清潔機器人;讓質量控制更加簡單高效的多可協作機器人3D掃描檢測系統等。我們希望各國的參觀者能夠切身感受到新松在機器人領域的快速進步。”
楊斐希望未來能為德國客戶提供一整套的工業4.0解決方案。他強調說:“新松擁有完整的機器人產品線及工業4.0整體解決方案。我們的產品已累計出口全球40多個國家和地區,為4000余家國際企業提供產業升級服務。傳統制造業向智能制造轉變是大勢所趨。新松不斷攻關智能感知、自主決策等行業前沿、共性技術,將機器人與機器視覺融合、與更多的傳感器融合、與
人工智能融合,使其成為智能制造的重要工具。”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