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橋
能源研究協會主席丹尼爾·耶金的《石油大博弈》一書中,有一段畫龍點睛的描述:討論任何問題都應該首先想到供求關系。按照耶金的思路,解決歐洲能源危機的唯一途徑就是解決供應,事實也是這樣。
第一,歐盟大幅增加管道和液化天然氣進口。能源危機發生后,挪威立即取代俄羅斯成為歐洲能源最大的供應國。通過加大對歐盟的石油和天然氣供給,挪威增加了約1000億美元的收入。此外,2022年歐盟從阿塞拜疆進口的天然氣從2021年的81億立方米增加到2022年的114億立方米。
液化天然氣是歐洲增加天然氣來源的另一途徑。此前歐盟不怎么喜歡液化天然氣,更依賴來自俄羅斯、挪威和北非廉價的管道天然氣。歐洲在能源危機下愿意不計經濟代價購買任何一處的天然氣,結果導致歐洲儲存了充足的液化天然氣。兩年前一船液化天然氣價格在2000萬美元左右,但在2022年夏天飆升到了2億美元左右。
2022年~2023年秋冬的相對高溫減少了歐洲對天然氣的需求,歐洲液化天然氣接收站的儲罐全部裝滿。市場的力量驅使供給和需求調整到平衡。2023年2月,歐洲天然氣價格18個月來首次降至每兆瓦時48.90歐元。
第二,歐盟增加從美國等國進口原油。根據2023年3月28日歐洲統計局數據,歐盟18%的原油進口來自美國。2022年美國石油鉆井公司日產量接近創紀錄的1190萬桶,美國對歐盟的石油出口超過3400萬桶。截至2022年12月,歐盟從俄羅斯石油進口量已降至760萬桶,約占歐盟石油進口總量的4%。2022年歐盟從挪威原油進口量增至近3290萬桶,占歐盟石油進口量的17%。
第三,德國暫緩退出核能,法國擴大核能。2022年10月,德國總理朔爾茨表示將創造必要的“法律基礎”,讓德國現存三座核電廠持續運轉到2023年4月中旬。2022年9月,法國能源轉型部部長表示,國有的法國電力公司正試圖不惜一切代價避免冬季能源供應中斷。法國電力公司承諾在2022年冬天重啟所有反應堆。
第四,歐洲增加煤炭的使用。德國、法國、奧地利等國家宣布,將再次擴建燃煤電廠,或將其置于待命狀態。2023年1月,能源研究機構Ember發布的《2023年歐洲電力評論》顯示,2022年,歐盟燃煤發電量與2021相比增加了1.5個百分點,占歐盟發電量的16%。歐洲對煤炭反彈的所有擔憂煙消云散。
第五,歐洲增加可再生能源的產量。2022年歐洲煤炭消費沒有出現預期那樣的增長,一個重要原因是風能和太陽能發電量大幅增加,太陽能發電量比2021年增加了39太瓦時,風能發電量增加了39太瓦時。德國仍堅持在2030年退出燃煤發電,荷蘭仍計劃在2029年前淘汰煤炭,羅馬尼亞將煤炭退出時間從2032年提前到2030年。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