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協助企業開展綜合
能源改造,莆田供電公司還將測算出的
碳排放量轉化為“義點綠”指數,制定碳匯小目標,直觀告訴企業“種多少棵樹可以中和碳排放”。
國網莆田供電公司黨建部副主任蔣雷震告訴記者,服務“雙碳”戰略,除了節能、減排,還要增匯。節能減排是為了減少碳排放量,之后,需要采取負減排技術來實現“碳中和”,即引導企業通過植樹造林來抵消生產運營過程中產生的碳排放。
但是,眾多的樹苗要種在哪?如何能種得活?
“植樹看似簡單,但實際上,樹苗購入成本高、養活難度大,且尋找合適的場地也是一個問題。”蔣雷震說,項目落地,僅依靠企業單打獨斗并不現實,為此,該公司牽頭組建了“義點綠”
聯盟,形成“政府統籌+多方參與”的推廣機制,合力打造可持續的綠色
低碳發展模式。
莆田市慈善基金會作為“大管家”,統籌資金、隊伍,為“義點綠”志愿者隊伍進行種植、養護技能培訓,同時負責從樹苗選育到樹木養護的全流程工作;莆田市園林集團接過“指揮棒”,協調用地、細化方案,指派專家對樹木的種植、養護、分布等問題進行全程指導。
位于莆田綬溪公園的志愿林,蘭花楹等喬木迎風挺立,細看可見,每棵樹苗均有獨家身份環,志愿林一旁還設立了碳匯指示牌,記錄企業認捐植樹規模和碳匯量。截至目前,莆田城市“義點綠”行動已吸引了60多家企業種植樹木8000余棵,每年約可貢獻碳匯6400千克。
“今年,我們將推動建設莆田首個低碳教育基地,研發可持續低碳項目,積累
公益科普素材,面向青少年根植低碳理念,為‘義點綠’源源不斷注入年輕活力。”莆田市生態環境局環境宣教中心主任蔣健告訴記者。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