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7日,由
浙江省
能源集團、浙江大學、西湖大學共建的白馬湖實驗室(能源與碳中和浙江省實驗室)成立,研究對象包括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高效利用,儲能與氫能,化石能源清潔
低碳利用以及智慧能源等方面。
“我們的思路是要通過一系列綠色低碳科技創新,來構建多能互補融合的清潔低碳高效智慧能源體系,進而推動綠色低碳轉型,實現減污降碳協同增效。”高翔說。
比如,在光伏發電方面,國際上正在研發光伏新材料和系統關鍵部件,以不斷提高光伏發電系統轉換效率。近年來太陽能光伏材料光電轉化效率不斷取得了突破。這些材料和技術的進步,大大降低了光伏發電成本。當然,我們仍需加強對光伏電池新材料、新技術的研發,持續降本增效,提升光伏發電產業的競爭力,推動其大規模應用。
在這種背景下,白馬湖實驗室研發了全印刷制備大面積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技術,并研制了高效鈣鈦礦/晶硅疊層太陽能電池。同時,還開發了基于無人機的光伏組件缺陷智能識別技術,實現光伏組件缺陷類型的高精度識別及厘米級定位,在江浙、西北等10余個光伏電站應用,識別重要缺陷數量超1000余處。
高翔說:“據統計,2020年全國煤電發電量4.63萬億kWh,平均供電煤耗305g/kWh;若全國煤電平均供電煤耗值都達到目前最先進煤電機組的水平,則全國每年可減少約2.5億噸的標煤消耗,可實現年減排CO2約7.2億噸。另外,煤炭分級轉化利用、富氧燃燒及超臨界CO2發電等技術也是正在發展的碳減排關鍵技術。因此,在化石能源清潔低碳利用方面,我們主要是要構建涵蓋CO2源頭減排、末端捕集與資源化利用等高效、低成本的化石能源利用碳減排技術體系。發展高參數大容量發電技術是推動煤電碳減排的有效途徑。”
據悉,浙江大學在煤炭分級轉化利用技術,燃煤耦合生物質、氫、氨等低碳/零碳燃料發電技術,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技術,高效低能耗CO2吸收劑開發,煙氣污染物與CO2協同減排技術等方面,不斷加強研究和實際應用。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