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量子鏈?
Qtum Blockchain(簡稱“量子鏈”或“Qtum”)致力于開發
比特幣和
以太坊之外的第三種
區塊鏈生態系統,通過價值傳輸協議(“Value Transfer Protocol”)來實現點對點的價值轉移,并根據此協議,構建一個支持多個行業(包括
金融、
物聯網、
供應鏈、社交、游戲等)的去中心化的應用開發平臺(“DApp Platform”)。通過合并改進版本的比特幣核心基礎架構和可以相互兼容的以太坊虛擬機版本,量子鏈既擁有比特幣堅不可摧的區塊鏈網絡又能發揮智能合約的無限可能。
QTUM的功能
Dapp使用權/代幣投票/社區自治/使用應用功能消耗/支付。
詳細參數
代幣總量:100,196,328 QTUM
流通總量:73,696,328 QTUM
常用鏈接
官網:https://www.qtum.org/zh/
白皮書:https://www.qtum.org/zh/white-papers
量子鏈的定義
量子鏈(Quantum Blockchain)致力于打造基于互聯網的價值傳輸協議以及去中心化應用的開發平臺,旨在建立比特幣生態和以太坊生態的橋梁,并建立區塊鏈世界與真實商業世界的橋梁。
那么,這些問題真的需要被解決嗎?
目前,比特幣和以太坊的市值分列區塊鏈資產的前兩名,它們也是
區塊鏈技術中最大的兩個生態,但是基于 UTXO 模型的比特幣生態和基于 Account 模型的以太坊生態很難有兼容性。
雖然兩種生態的代幣可以在交易市場通過法幣來互換,但是在從技術應用的角度上來看,這極大了限制了區塊鏈技術的發展。
假設現在世界上最大的兩個經濟體美國和中國僅有的貨幣貿易,還只能通過第三方貨幣來實現的建立的話,不難想像世界經濟的發展,就像忘了放手剎的汽車一樣,再怎么用力的踩油門速度也上不來。
所以,打通比特幣和以太坊的生態的價值不僅限于這兩個生態,更有助于整個區塊鏈行業的發展。量子鏈的抽象賬戶模型是一種建立在UTXO模型的基礎上,并且兼容以太坊虛擬機的狀態賬戶,它是兩個生態融合的關鍵點。在量子鏈官網上的一篇文章Account Abstraction Layer Overview,詳細的說明了它的設計理念,大家有興趣的可以讀一下。
以太坊的出現,讓智能合約的概念從理論變成實際,極大的擴展了區塊鏈技術的邊界,但是現有的大多數智能合約的觸發條件是來自于區塊鏈系統本身,很少有來自外界的觸發條件。缺乏與現實世界的交互是擴大智能合約應用的一個屏障。
量子鏈在設計之初就考慮到了這個問題,它把智能合約分為兩類。
簡單合約,這個等價于智能合約,是運行在虛擬機上,觸發條件來源于區塊鏈系統本身。
主控合約,它也是運行虛擬機上,不同之處在于,它會通過oracle和datafeeds獲得鏈外的數據,從而更接近于真實的商業場景。
它的優勢和創新點
不得不說,它最大的優勢在于“沒有重復造輪子”,而是充分繼承和吸收了比特幣和以太坊的優點。
比特幣是目前運行時間最長、最穩定的區塊鏈系統,唯一的缺點在于沒有提供向下兼容的、無侵入式的升級策略,但是誰又知道這是不是中本聰故意這樣設計的呢,畢竟不可篡改可是區塊鏈技術一個特點。
以太坊是目前唯一一個經過測試的智能合約虛擬機,它有許多待完善的地方,Dao攻擊帶來的硬分叉也削弱了它的公信力,但是它的出現,極大的擴展了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場景,兼容它的協議要遠比重建一個新的協議再推廣合算。
舉個可能不恰當的例子,微信在剛推出的時候,就支持了QQ號登錄,即使現在已經和QQ平起平做,但是QQ號的入口依然被保留。
針對比特幣和以太坊采用的POW共識機制受限于資源和硬件,難以滿足高吞吐量高響應的需求,再則以太坊想要無縫切換到POS機制時面臨的設計上的欠缺,量子鏈從設計之出就采納了POS共識機制,并把共識機制模塊化。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