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國家主席習近平代表我國向世界作出莊嚴承諾:我國二氧化
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自此之后,我國各地掀起一股爭取實現“雙碳”目標的熱潮,并為此作了大量人力和物力的投入。這表明我國上上下下對這個“雙碳”目標的態度是十分嚴肅的,國際社會應該對我們這個“需要在不長時期內作出世上規模最大的碳減排”的國家有充分信心。
但同時我們自己也應深刻認識到:根據我們國家的
能源資源稟賦以及目前所處的發展階段,要真正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困難非比尋常。這里面最大的困難是我們尚沒有全面支持從“高碳社會”向“碳中和社會”轉型的技術體系,因而綠色
低碳的產業體系還需要在研發大量新技術的基礎上才能逐步得到發展和確立。
中國科學院在習近平主席宣布“雙碳”目標后,設立了一個大型咨詢項目,組織百余位來自多個學部的院士和專家,著重就我國實現碳中和需要形成一個什么樣的技術體系這一問題,做了“清單式”的研究,并形成了專門報告和著作。本文將以這個研究為依據,從碳中和的概念和邏輯入手,重點介紹完成碳中和的“技術需求清單”,并在此基礎上討論幾個公眾比較關心的問題。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