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CCUS產業規模化發展仍面臨著諸多困難和挑戰。
中國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主任黃晶指出,全球CCUS發展仍然存在區域發展不均、行業成熟度參差不齊、減排潛力有待釋放等問題,對標全球溫控目標需求,當前的CCUS碳捕集規模差距大。圍繞技術創新這一影響CCUS產業規模化發展的核心要素,黃晶指出,我國大部分CCUS技術仍然處于工業示范階段,關鍵技術亟待突破,大規模全鏈條技術體系尚待形成。
經濟性成為制約CCUS產業規模化發展的關鍵問題。目前,多數CCUS項目凈減排成本為100元/噸至500元/噸二氧化碳,與其他減排技術相比競爭優勢不明顯,短期發展阻力大。
政策支持與否和支持的力度大小成為影響CCUS產業發展的重要風向標。“在排放源和CCS/CCUS集群開發企業之間,政府的角色至關重要。”殼牌CCS業務中國區總經理朱長龍說。國際油氣行業氣候倡議組織執委會主席Bjorn Otto Sverdrup強調,CCUS行業需要監管和許可證制度,以確保設計、部署、實施和運行過程安全。
立足我國富煤、貧油、少氣的基本國情,推動
能源綠色
低碳轉型與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現實需要,為CCUS與傳統能源、新能源融合發展提供了更大的舞臺。
中國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和國際能源署聯合發布的《中國CCUS與氫能耦合報告》中指出,在煤炭資源豐富和具備二氧化碳封存條件地區,CCUS還可為新增制氫產能提供可行的、具有成本效益的選擇。
“二氧化碳提高采收率(CCUS-EOR)是最現實有效可行的減碳驅油技術。”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石油集團咨詢中心專家袁士義指出,“初步評價,全國約有140億噸原油地質儲量適合二氧化碳驅油,可提高采收率15%、增加可采儲量21億噸、封存二氧化碳約60億噸,潛力巨大,可有效支撐化石能源低碳利用。”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