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晉峰:首先,加強政策協調,包括基于《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的政策協調。
其次,推動信息共享。有些物種是遷徙性的,比如
北京雨燕。北京入冬時,它要飛到南非去。各種遷徙物種及外來入侵物種,如亞非沙漠蝗蟲,這既是
農業災害,也是生物多樣性問題,需要國與國之間從衛星數據、地面數據、技術等方面進行協作,才能把工作做好。
第三,促進技術傳播。不同國家間的技術交流對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至關重要。
夏澤翰:我們要召集人們一起探討這一問題,例如,在
昆明舉行的《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和《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國在蒙特利爾召開的高級別會議。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做的就是建立網絡,尤其是建立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網絡、世界遺產和自然遺產地,以及世界地質公園。
依托世界地質公園和地質多樣性網絡,來自這些地區的市長們、生物多樣性相關網絡的政治領袖們,以及地方、省級及國家層面的領導者們,帶領當地科學家、民眾等多元群體,尤其是年輕人,為其賦能,帶動他們加入這些保護行動。
保護生物多樣性,
中國方案為世界提供啟示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