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互聯網3.0基礎設施層與交互終端層,加快突破
人工智能、
區塊鏈、高性能計算芯片、通信網絡、XR終端和內容制作等領域一批關鍵核心技術,支撐互聯網3.0場景應用和產業發展。
1.人工智能。支持AIGC(人工智能生成內容)技術發展,基于AI大模型、深度合成等技術,實現文本、圖像、視頻的自動生成,豐富互聯網3.0的內容生態;支持開展基于人工智能技術的3D建模技術研發,實現3D模型構建的流程自動化及批量生產,提高3D模型精度,提升互聯網3.0的內容制作效率;支持多模態智能交互技術發展,研發智能語音識別、對話管理、情感識別、動作捕捉等核心技術,增強虛實交互的智能化體驗。
2.區塊鏈。支持開展基于區塊鏈的數字身份、數字監管等技術研發,支撐構建互聯網3.0可信虛擬系統;支持開展區塊鏈存證確權、隱私保護、跨鏈協同、數據標識等技術研發,實現互聯網3.0的互聯互通互認,保護數據安全與隱私;支持研究面向互聯網3.0的智能合約技術,靈活支撐各類應用場景的可編程開發,提升互聯網3.0場景的適應性和靈活度。
3.高性能計算芯片。支持全功能GPU、CPU、移動端計算芯片自主研發和迭代,提升圖形圖像建模、渲染等環節計算處理能力;支持存算一體芯片、高端模擬芯片等技術攻關,提升邊緣端感知計算能力;前瞻布局新型軟硬件協同渲染技術研究,支持開展國產GPGPU、ASIC等芯片與可微渲染、神經渲染等渲染技術協同攻關。
4.通信網絡。支持開展無線網絡智簡傳輸、云化虛擬化、分布式MIMO等下一代網絡關鍵技術研究,提升網絡對新場景、新業務的靈活支持能力;支持探索網絡和計算、AI等一體融合,搭建開發靈活的云化無線網絡試驗平臺,提升底層通信技術的支撐能力。
5.XR終端。推進MEMS激光掃描投影、Micro LED等下一代微顯示技術開發,加快折疊光路鏡頭、衍射光波導等光學器件的技術攻關與規模化量產,加強體全息、超表面等前沿技術探索,推動近眼顯示向高分辨、大視角、輕量化等方向發展;推進高精度高魯棒性的由內向外(inside-out)追蹤定位、環境三維重建等技術升級,加快高效率自然化的手勢識別、眼動追蹤等多模態交互技術創新;推動XR操作系統核心鏈路關鍵技術研發,強化沉浸式感知交互體驗。
6.內容制作。支持3D渲染引擎研發,突破高性能并行渲染、分塊式延遲渲染、光線追蹤等技術,實現大規模高質量低延時渲染、多平臺運行;推動3D空間音頻渲染技術研究,研發沉浸式空間音頻制作工具、實時渲染工具等;研發基于AI的低代碼開發軟件,降低互聯網3.0內容制作門檻;支持開展3D空間快速掃描和重建技術攻關,推出面向普通用戶的低成本、快速掃描和真實重構的拍攝設備。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