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財經:您在新著《元宇宙與數字經濟》中提到,元宇宙正在催生一系列新的產業部門,形成連接微納加工、高端制造、高精度地圖、光學制造、微顯示和芯片制造,以及相關的軟件產業的產業鏈。從長遠來看,未來哪些產業布局會變得日益重要?如何看待當前資本市場對元宇宙產業的關注和布局?反映了哪些趨勢?
朱嘉明:現在正在形成元宇宙與不同部門、產業和行業發生互動的熱潮,從加工業、
金融業到教育領域、文化領域。元宇宙需要硬技術,雖然元宇宙建立的是一個數字孿生世界,但是支持這個世界的是非常重要的硬技術體系。其中,最重要的是算力、半導體芯片、
人工智能、人的腦機口、互聯網通訊系統,甚至新
能源。例如,衛星通信就是支持虛擬現實技術的行業,此外還有虛擬現實的VR眼鏡、3D技術。在這些方面,現在都依然處于開發階段,需要至少3到5年時間的整體性技術突破。總體而言,硬技術才是硬道理,建立元宇宙技術基礎結構是元宇宙未來前提的所在。而實現這樣的目標所需要的技術開發、升級和成熟,需要耐心和努力的過程。
特別需要強調的是,元宇宙的基礎是大數據、算力和算法,這些都是需要能源支持的。未來的元宇宙將是極端耗費能源的一種人類經濟和生活形態。現在的能源、計算能力還遠遠不能適應元宇宙的需求,元宇宙必須是
低碳的,所以元宇宙還要帶來新能源革命。元宇宙需要一個非常有效率的互聯網,這個互聯網就不再是基于海底電纜支持的互聯網,而是衛星支持的互聯網。5G是不夠的,元宇宙未來的發展是6G,甚至是7G或8G。
所以,元宇宙是需要巨量投資的。現在開始,有越來越多的風險資本考慮如何進入到元宇宙領域之中。但是,目前來看,元宇宙的投資是充滿風險的,元宇宙的技術路線還在探索之中。元宇宙投資的主要資本還是風險資本。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