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菁:中國
碳市場正式上線后,
上海作為全國統一碳市場交易地,目前是現貨市場交易,現貨的意思指市場交易的是排放量配額。
根據生態環境部日前發布的《全國
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第一個履約周期報告》,第一個履約周期在發電行業重點排放單位間開展碳排放配額現貨交易,847家重點排放單位存在配額缺口,缺口總量為1.88億噸,累計使用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CCER)約3273萬噸用于配額清繳抵消。
當前,全國碳市場以發電行業(全國碳市場第一個履約周期共納入發電行業重點排放單位2162家)為起步,預計“十四五"期間會逐步納入其他七大行業。在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確立與實施下,參與碳排放交易市場的企業通過優化和改良節能減排的工序,將有可能在
碳交易市場獲得更多利益。
與之相關的一個工作是,國家生態環境部正在計劃重啟CCER,CCER是一種碳抵消機制,即控排企業向實施“碳抵消”活動的企業購買可用于抵消自身碳排的核證量。
一旦CCER重啟,將會有更多的核證自愿減排量進入市場,這些企業可以直接參與交易,對企業來說,CCER市場重啟之后,它們不僅是市場重要的參與者,也有希望通過交易獲得更多商業價值。
四步走戰略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