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是全球發展史上重要的一年,在俄烏沖突以及全球通脹的大背景下,全球經濟環境風高浪急、風云詭譎,數字經濟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沖擊著世界固有格局,并成為撬動全球經濟復蘇和快速增長的新杠桿。
圍繞數字經濟的科技革命在這一年中成為了全球實力比拼的主旋律,而
區塊鏈,作為數字經濟的底層基石,今年獲得了新發展機遇,推動互聯網邁入了3.0階段,促使數字空間探索集中爆發。美國、歐盟、日韓、印度等主要國家迅速掀起了區塊鏈產業發展熱潮,美國總統拜登甚至于3月親自簽發總統令,要求美國政府部門研究
區塊鏈技術、數字資產發展與應用情況。
從我國來看,自2020年選擇產業化方向后,經過2年的高速發展,我國區塊鏈關鍵技術持續突破,應用基礎夯實完善,在總體上呈現集成規模化提升、生態結構優化成型、技術融合穩步提升、標準化成效凸顯等顯著特點。我國已基本構建出適宜于區塊鏈技術發展環境與土壤,區塊鏈技術應用創新落地提速,并逐步在數字經濟蓬勃發展的背景下釋放生產力。
2022年,我國區塊鏈產業化進程縱深化發展加速,在政策環境、技術研發、應用創新、產業生態方向取得關鍵性進展。在此背景下,為推動我國區塊鏈產業創新發展,增強公眾對產業區塊鏈的認知與理解,陀螺研究院聯合陀螺科技特撰寫本報告,與社會各界共探產業進展與趨勢。
報告核心觀點
我國區塊鏈政策發展環境基礎夯實,紅利釋放加速,全局性與專業性政策類型增加。
今年截止11月底,我國發布區塊鏈相關政策數為83項,從走勢而言,預計相對于2021年會有所減退,但也符合政策一般規律,政策紅利已開始進一步釋放,政策支持力度開始下沉。
其中,中共中央、國務院等國家層面發布政策7條,不僅在全國統一大市場的廣泛性政策中提及健全區塊鏈領域標準體系,并同時涵蓋了區塊鏈在農村振興、數字文化、提振消費、交通運輸以及促穩經濟等多個層面的應用,雖多數并非專項政策,但在全局性政策內的出現仍進一步體現出區塊鏈在我國經濟發展中的賦能保障作用,相比此前更多側重于戰略規劃,區塊鏈開始在經濟建設方向發揮其基礎性作用。
另外,國家部委級別區塊鏈政策數量為16項,涉及發改委、最高法、中國人民銀行、公安部、工業和信息化部、住建部等多個部門,涵蓋
金融、公共服務、
能源、司法、社區建設等眾多領域,政策落地政策呈現出可實施性強、可執行性細化、涉及范圍廣泛等特點。
我國區塊鏈技術從初期的單點技術突破逐步向基于業務需求的工程化方向遷移,為業務方向提供高并發、快響應、更廣泛互聯、更安全可控的技術優化成為行業內的普遍共識。
今年,我國區塊鏈創新保持活躍,對等網絡賬戶結構新模式開始涌現,DAG 有向無環圖結構開始逐步用于數據層中;多種共識、混合型共識算法應用普遍,新興共識算法不斷突破;智能合約模塊化與插件化嶄露頭角,隱私計算內涵不斷外延,跨鏈技術底層呈現輕量化趨勢,整體技術創新向場景驅動與融合創新轉移。
同時,我國專利研發進展迅速,在Incopat專利數據庫中檢索關鍵詞區塊鏈,近二十年里,我國區塊鏈專利申請數達到60210條,我國是帶動區塊鏈申請的重要地區,占比位于首位,今年盡管申請量有所下降,截至11月15日,我國區塊鏈專利申請量為6020件,仍以96%的占比蟬聯第一。其中,專利技術功效尤其側重于安全提高與效率提升方向,側面反映出我國區塊鏈產業從最初的技術驅動邁入應用拉動層面,以業務需求為主要導向。
在元宇宙、數字藏品等數字空間熱點領域強力驅動下,我國區塊鏈產業得到長足發展,技術成熟與場景豐富兼具,產業規模不斷攀升,產業鏈條縱深有序。
根據IDC數據,我國區塊鏈市場規模已達4.68億美元,是全球的第二大區塊鏈支出單體。隨著產業動能的釋放,我國區塊鏈產業鏈條進一步完善,產業鏈上、中、下游持續補充,涵蓋兼具生態服務,形成了具備成熟度與完備性的全產業鏈鏈條,應用層級仍是我國主要區塊鏈主體,尤其是在今年數字空間的帶動下,應用領域企業飆升,約占據我國區塊鏈產業鏈條61.37%,同比增加 24.48%。
我國基礎設施建設提速,
北京、廣?、
重慶、
昆明、
天津、
無錫等超過 11 個省市推出了城市級區塊鏈底層平臺,呈現出以國家級區塊鏈基礎設施為主導,區域級、城市級基礎設施為重點,企業
聯盟鏈為抓手,兼顧公共服務平臺與區塊鏈聯盟鏈的多層級基礎設施。區塊鏈產業載體持續擴容,全國共有55家區塊鏈產業園,覆蓋全國20個省市,圈層發展效應明顯。
我國已建立中關村區塊鏈產業聯盟、中國分布式總賬基礎協議聯盟、中國未來區塊鏈產業聯盟等70余家區塊鏈產業聯盟,包括2200多家企業單位及近百家高校及研究機構,為我國區塊鏈技術研究、資源整合、拓展發展空間奠定良好基礎。
隨著區塊鏈企業的蓬勃發展,我國區塊鏈行業格局已基本成型,形成了以互聯網大型企業與典型區塊鏈技術綜合廠商為主,垂直類區塊鏈廠商蓬勃發展,通訊公司、上市企業、金融機構積極拓展應用的復合型競爭格局。
從技術層面來看,由于技術相關性較強、業務協同度高,大型互聯網企業與綜合性廠商均有產業鏈延伸深入橫縱一體化協同的趨勢,以螞蟻、騰訊、京東、趣鏈為首的區塊鏈廠商基本覆蓋產業鏈從基礎設施到綜合應用的所有細分領域。產業發展帶動行業細分需求的加速,垂直類廠商例如金融壹帳通、國網區塊鏈等企業迅速發展,聚焦于細分行業應用,在垂直應用方向培育核心競爭力。
今年以來,在需求的催生下,以隱私計算與DID為首的平臺拓展技術備受關注,金融機構與通訊企業均基于業務需求與戰略布局積極發力于該領域,中國電信、聯通、移動成為其中的典型代表。為降低運維與開發難度,采用BaaS平臺成為了當下企業間區塊鏈競爭的主流賽道,平臺企業、云服務商、獨立解決方案提供商及金融企業紛紛加入此領域,平臺競爭呈現白熱化趨勢。
在頂層引導與市場推動下,區塊鏈產業發展邁入從存證為導向邁入信任與協作時期,落地呈現出與專業應用深度融合特點。
在此之中,區塊鏈所引入的技術、經濟、社會屬性深度交織融合釋放,應用方向深度和廣度持續提升,與實體加速融合,在智慧
農業、司法存證、疫情防控、數字政府等關鍵領域以及實現“碳中和”等國家重大戰略方向的支撐作用逐漸顯現,為各行業數字化轉型提供了強勁驅動力。
從今年落地數量來看,應用落地與產業發展相輔相成,2022年截止11月底,據公開數據不完全統計,我國區塊鏈產業應用(不含數字藏品)落地數量為49個,同比跌幅67.54%,落地數量收縮明顯,體現出市場化程度仍有不足,但從落地應用的實際效益而言,應用落地覆蓋領域貿易物流、政務、金融、文娛、社會公共、農業、能源、信息技術、社交、數據要素、溯源、司法存證、教育等13個領域,尤其是重點領域深度拓展凸顯,呈現出與專業應用深度融合趨勢。
基礎設施底層化、產品形態一體化、應用類型多樣化、特定場景成熟化、技術融合加速化將成為我國區塊鏈產業發展的重要趨勢。
在監管層面,我國有望打通基礎設施層,兼具實體產業與數字原生空間,圍繞平臺數據構建安全、可信、透明、可確權的出現統一的區塊鏈基礎設施信任底座。
從產品方向,區塊鏈技術已呈現出組件化、平臺化、集成化等特點,軟硬結合保證數據安全性與真實性將成為產品嵌入與生態發展的重要競爭點。
從應用來看,
區塊鏈應用已經歷了初期的鏈上存證類,鏈上協作類已快速成型,正逐漸深化進入鏈上價值轉移方向,雙碳以及數字人民幣作為價值分配與數據流通的典型示范,將成為區塊鏈領域的關鍵應用場景。
此外,用戶通過分布式身份以私鑰使用并控制個人身份,通過隱私計算與密碼學技術在合規基礎上實現隱私數據的調用與計算,通過區塊鏈保證數據流轉過程中的安全性,三者融合深入社會經濟與治理已成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