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客觀來說,入局歸入局,問題依舊是問題。
工業元宇宙從概念的提出到如今成為一個較為流行的詞匯,可能也就短短2年時間,2年對于一個行業發展來說是非常早期的階段,甚至可以說還不成規模,因此免不了還有不少障礙需要跨越。
首先,就工業元宇宙的供給端來說,目前的產品大多還是實驗階段,尤其是國內工業元宇宙的布局,因為數字化的緩慢,很難做到全方位的數字孿生,畢竟沒有真實數據的支持,工業元宇宙的實現程度會被大大減弱。
其次,對需求端來說,大部分制造企業還停留在較為原始的生產方式上,這點反而需要工業互聯網的接入來打好基礎,否則快進到工業元宇宙只會出現“還沒學會走路,就要奔跑”的節奏。
然后,回到元宇宙行業本身來說,不管是技術還是接受度都還處于早期,工具集依然還不完善,諸多企業的效用可能還需要時間來檢驗,因此并不適合企業的大范圍普及。
通過上面的描述,我們會發現工業元宇宙還面臨著不少問題,但回歸本質來說,其發展脈絡與任何新興技術都一樣,既需要企業努力實踐,也需要市場緩慢接受。
而現在我們正處于這樣的時刻,所以也必然會出現質疑與肯定這兩種聲音,但這才是市場真實的體現。
盡管工業元宇宙還被認為是企業增長的又一噱頭,但這正如早年“互聯網+”一樣,當概念出現時,我們除了批評,更重要的是找到背后的真實價值,畢竟在過去20年的互聯網發展進程中,玩概念實在是充滿太多鄙夷。
最后,我們還是回到“第一性原理”來描述工業元宇宙的當下與未來,引用一句知名科技評論“我們總是高估了某項技術當下的影響力,而往往低估了它的長期影響力”。
或許對于工業元宇宙來說,這是目前最好的描述,畢竟沒人知道或者能準確描述清楚未來工業元宇宙能走向何方。
當然,對于瞄準工業元宇宙的企業來說,我們不要去看它說什么,而要去觀察它在做什么,假以時日,才能看到企業的發展,也才能看到行業的推進。(財富中文網)
作者李紅波為財富中文網專欄作家,元宇宙之心創始人兼CEO,
區塊鏈資深從業者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