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
區塊鏈的退場是必然的。這樣一種必然,或許從它開始被人們所認識的第一天便已經注定了。當區塊鏈剛開始被人們認識,它便與發幣或者
ico產生了密不可分的聯系。幾乎所有的玩家都將此看成了區塊鏈的終極歸宿,縱然是以Facebook為代表的頭部科技公司亦不例外。
然而,實踐告訴我們,僅僅只是將區塊鏈的終極歸宿看成是發幣或者ICO,并不能夠獲得長久的發展。究其原因,僅僅只是建構于一種數字世界上的虛擬資產并不能夠被廣泛接受,而只有與實體經濟相掛鉤,以實體經濟為基礎,區塊鏈的發幣或者ICO的未來之路才能通暢。
當區塊鏈無法建構一個足夠龐大,足夠多元化的基礎底座,而僅僅只是將發幣或者ICO看成是終極目標的時候,說到底,它僅僅只是一個虛無縹緲的空中樓閣,等到這樣一個底座,無法支撐它的發展的時候,崩塌是必然的事情。
這是我們看到的那么多的區塊鏈的玩家,之所以會最終走向敗局的關鍵原因所在,這樣一種敗局的必然性,縱然是那些頭部的科技巨頭,同樣也是未能幸免的。
因此,對于區塊鏈來講,它的退場,更多地指代的是一種以發幣或者ICO為主導的發展模式的退場。當這種退場開始發生,區塊鏈才算是開始真正回歸到了建筑底座的正確的發展軌道上。
如何建構區塊鏈的基座呢?筆者認為,最為重要的一點,就是盡可能多地用區塊鏈的技術優勢去改造傳統產業的內在元素、流程和環節。當傳統產業可以在區塊鏈的機制之下,獲得發展。當我們所處的生產和生活的環境都開始與區塊鏈產生深刻而又徹底的聯系的時候,當區塊鏈取代互聯網,成為新的「基礎設施」的時候,當區塊鏈的商業模式開始成熟的時候,區塊鏈便不再是一個僅僅只是停留在表面,漂浮在空中的存在,而是真正變成了一個可以與產業實現了深度融合的存在。
這個時候,我們再去借助區塊鏈的發幣或者ICO來達成
區塊鏈生態體系下的閉環,便成為了一種必然趨勢。這個時候,區塊鏈便不再是一個僅僅只是以發幣或者ICO為終極追求的存在。這個時候,區塊鏈便不再是一個孤木難支的存在。這個時候,真正意義上的區塊鏈時代才能真正來臨。
從這樣一個角度來看,當下我們所看到的區塊鏈的退場,更多地是一種回歸,回歸到它本該有的位置和發展軌道上,回歸到它本該扮演的角色和功能上。對于區塊鏈來講,這不得不說是一次重生。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