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在科技巨頭與國內外各地政府都紛紛入局、“元宇宙”賽道一片繁榮的情況下,全球卻鮮有得到業界或公眾認可的“元宇宙”產品產生,反而常常淪為宣傳噱頭。在這一背景下,多地政府密集出臺元宇宙專項政策有何意義?
中國社科院科技和社會研究中心主任段偉文認為,“元宇宙”還是一個處在創新前沿、對于未來生活進行模糊探索時期的概念,因此出現行政的話語和思維方式、產業的話語和思維方式與公眾認知的差異“是肯定的”。而這種在未來發展方向上的創新,更多要通過一些顛覆性、突破性的創新獲得,但這種創新往往是很難規劃,也很難通過政府的產業規劃去觸發的。
他以
上海《行動方案》為例指出,文件強調其基本原則有“堅持尊重規律,分步推進;堅持集成創新,聯動發展;堅持價值引領,效果導向”,顯然并非單純的技術方案,而是一種產業政策——也就是政府希望元宇宙能作為產業發展的一個方向,對數字化的未來起到引領和推動的作用。
“它(上海《行動方案》)追求的并非某幾個單一的技術,而是一種綜合效應,更強調應用創新、場景創新、綜合創新。”段偉文說,元宇宙本身是會根據技術發展而不斷增減內涵的開放性的集合概念,所以上海《行動方案》所談論的元宇宙更多是廣義的、泛載的、賦能的方向。
數字栩生CEO翁冬冬參與了
北京市圍繞元宇宙、數字人等領域專項政策文件的起草,他表示元宇宙在經歷了學界兩年左右的討論之后,現在已經有了一個比較清晰的概念。“簡單來說元宇宙就是‘沉浸式互聯網’,因為是互聯網,所以你其實能在這個概念下看到5G、數字人、云計算等很多產業。元宇宙則是外界給它的一個比較玄學的名字,但實際在學界看來,它已經是一種必然趨勢。”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