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貿易數字化是大勢所趨。作為全球
供應鏈中的重要環節,具有節點眾多、流程繁雜等特點的集裝箱海運,其數字化的需求亦越來越強烈。
《首都標準化發展綱要2035》同時也提到,對標國際先進標準推動綠色流通、數字商務等新興服務業發展,應當重點圍繞超大城市現代流通體系的流通設施、供應鏈物流、商貿流通數字化等方面加強標準研制、推廣與升級。
2018年,中遠海運集運與其他8家航運公司聯合創建全球航運商業網絡(GSBN),其發展至今已經推出了基于
區塊鏈技術的無紙化放貨產品與區塊鏈正本電子提單。
當前,中遠海運集運在
上海、
廈門、
青島、
寧波、廣州、
天津、鹽田、蕪湖、
九江等地推廣,并同步將成功經驗向境外輸出,完成泰國林查班、新加坡和
香港的實施部署。2022年3月,完成
南京和鎮江的區塊鏈進口放貨應用的實施。2022年4月,在鹿特丹完成區塊鏈進口放貨的試點。2022年9月,在欽州港和墨西哥恩森納達港完成實施。
據了解,在今年3~5月,中遠海運集運無紙化放貨的數量不斷增長,5月達到平均每個工作日380~400票。區塊鏈無紙化進口放貨平臺的應用,為客戶提供一站式信息服務,從進口審單、換單到進口貨柜提出碼頭,流程透明,為碼頭堆場和疏運的貨物提貨暢通打下堅實的基礎,有效緩解上海港港口碼頭堆存緊張的問題,保障了大批量的原材料及重要的貨物能夠通暢地到達客戶手中。
上述中遠海運集運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區塊鏈實現貫穿船公司、港口等參與方的操作流程,取代了紙質單據多次傳遞的傳統流程,將傳統的需要以天計的進口換單放貨流程縮短到了4小時以內。進口客戶通過在網上付費開票、區塊鏈平臺換單、進口電子報關、在線預約碼頭提箱計劃,全程足不出戶無接觸完成進口集裝箱提貨操作。在疫情期間,客戶在10分鐘之內便可以完成換單。”
交通運輸部2020年7月發布的微信公眾號顯示,中遠海運集運通過區塊鏈無紙化進口放貨模式,在青島口岸完成近500個集裝箱的進口放貨操作,平均每個集裝箱為用戶節省提貨時間近24小時。
今年9月,在交通運輸部例行記者發布會上,交通運輸部相關負責人表示,交通強國建設試點工作自2019年底啟動試點工作以來,試點任務成效初顯,其中試點任務包括中遠海運集運的“基于區塊鏈的航運商業網絡平臺建設試點”。
(編輯:何莎莎 校對:顏京寧)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