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年下半年至今,
比特幣在國內經歷了諸多“驚心動魄”的標志性時刻,例如,央行關閉比特幣交易所、打擊
ico(首次公開募幣)融資等。價格大跌后又逆勢反彈,截至2017年底,比特幣還堅挺在12000美元。
應當如何理解比特幣近半年的“平穩下跌”?某不愿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指出,從去年上半年至今,是比特幣泡沫從形成到擠出的過程。其所在機構曾是國內知名比特幣交易平臺之一。
他認為,縱觀比特幣這半年價格下跌,主要有兩點原因:首先,也是最主要的原因是,機構投資者以及積累了大量“獲利盤”的投機贏家兌現利潤,正在離開這個市場;其次,在
區塊鏈行業沒有實質的應用和盈利模式出現之前,比特幣價格上漲只能算投機性的炒作。
此外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是,中國央行果斷出手關閉比特幣交易平臺,在阻止比特幣投機方面成效顯著。
4月23日,來自央行、證監會、最高人民法院、公安部等11個部委相關負責人出席的處置非法集資部級聯席會議上,人民銀行相關負責人透露,目前,全國摸排出的ICO平臺和比特幣等虛擬貨幣交易場所已基本實現無風險退出。
中國對比特幣采取的措施是非常堅決的。“如果在幾個月之前,我們沒有關閉比特幣交易所、打擊ICO融資;如果今天還像年初一樣,全球80%以上的比特幣交易、ICO融資都發生在中國,那么今天會是一個什么樣的景象?真是有點后怕。”去年12月2日,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潘功勝在“第一財經·摩根大通年度
金融書籍品鑒會”上曾指出。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