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消息,由中央財經大學法學院主辦,
深圳市軍民融合發展協會、深圳市大數據研究與應用協會、
香港區塊鏈學會協辦的“數字經濟與政府監管”國際學術研討會于6月2日在
北京永泰福朋喜來登酒店舉行。中國國防首席專委會主任王守信、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研究院研究所研究員、中科院計算機區塊鏈方面學術代表人孫毅、中國財經大學副院長李偉、
以太坊創始人Vitalik Buterin等各界專家學者出席了研討會。
6月2日上午,中國法學會網絡和信息法學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周漢華致辭,下面是演講實錄:
各位嘉賓、各位朋友,首先代表中國法學會網絡與信息法學研究會對本次研討會的召開表示祝賀,也對大家蒞臨這次會議表示感謝。這次會議的主題是數字經濟與政府監管,今年4月份,信通院發布了一個報告,去年數字經濟的規模已經到了27.2萬億人民幣,在GDP的比重已經達到近三分之一,所以數字經濟對于我們整個經濟和社會的發展的影響,已經越來越明顯,黨的十九大特別提出來要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建設數字中國,所以數字經濟的發展也被列入到了國家的整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發展的戰略之中。
我想這個就是為我們數字經濟的發展進一步明確了方向,也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機會。
另外一個方面,我們也知道數字經濟不同于傳統的經濟發展的方式,最基本的生產要素就是信息。信息和傳統的生產要素相比有不同的特點,具有公共產品的特點,就是說數字或者說信息是可以具有非獨占性,非排他性的。而且數字經濟是依托在網絡基礎上,它往往和平臺經濟相關,這種平臺經濟也改變了傳統的生產與消費的兩分,更多是通過平臺,通過信息的綜合作用把大量的閑置的社會資源和各種不同的需求結合到一起,這樣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供前所未有的機會。
正是數字經濟所具有這些新的特點,最近幾年來,我們看到在數字經濟飛速發展的同時,相關的公共政策和政府監管制度怎么能夠來適應數字經濟的發展,已經引起各方面的關注。從全球的IT產業的發展過程來看,政府監管和公共政策滯后于技術的發展,滯后于商業模式的創新,應該說是一個通病也是有它的必然性,因為技術的發展和商業模式的創新才可以推動公共政策的進步,推動政府監管進一步完善。
這樣就使得我們數字經濟的發展和政府監管制度具有了內在的必然聯系,我們也看到最近幾年隨著數字經濟的發展,各種爭論也不斷的出現,包括是否要監管。最近這幾年的發展,應該大眾認識已經逐步提高,就是說政府監管是不可或缺的。那么現在就進入到了另外一個新的階段,就是怎么來進行監管,剛才說過數字經濟不同于傳統的生產方式,傳統的這套監管制度、監管理念、監管手段,在數字經濟發展環境下都面臨著改變和變革的挑戰。
所以我們現在就需要聚集各界的智慧,對于怎么樣確立一種新的監管理念,引入新的監管方式和手段來推動數字經濟的發展,我想這就有了時代的緊迫性和現實性,我覺得這次會議幾位教授的安排特別好,既有技術方面的專家,也有從事創業投資和其他各方面的商界的人士,當然也有管理部門和學界,我想通過各種不同的視角來聚焦問題,對于我們深化認識有非常重大的作用。我們也注意到,去年的AI熱,今年是區塊鏈熱,已經引起國內外某種程度上的大家的一個反思,覺得這個背后是不是都是風險資本在推動,每年炒熱一個概念,這樣風險投資能夠不斷的從中間找到機會,當然原因也包括我們學術研究的一些浮躁。我也聽到了很多很有意思的故事,可能有的從報紙上剪裁了一些東西就可以寫出文章來,既有它的必然性,當然也有值得反思的地方。
所以我覺得這次會議的安排非常好,我們從技術的本源開始,從商業模式內在的規律把握開始,我們在這個基礎上,探討政府監管怎么來適應和推動數字經濟的發展,所以期待這次會議能給我們帶來頭腦風暴,能給我們帶來新的知識,新的共識,新的機會。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