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加強
區塊鏈司法應用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進一步推進人民法院運用以區塊鏈為代表的關鍵技術加速人民法院數字化變革、創造更高水平數字正義,促進法治與科技深度融合發展、推動智慧法院建設邁向更高層次。
區塊鏈作為前沿性的信息化技術,人民法院應當積極擁抱。事實證明,司法事業的發展進步離不開信息技術的推動。近些年,隨著智慧法院建設的持續推進,網上立案、遠程開庭、網絡拍賣等建設成果被群眾熟知認可,這些成果對司法公正和司法效率的積極作用顯而易見。《意見》描繪了
區塊鏈技術助力審判執行工作的藍圖,筆者認為,法院執行工作更加需要區塊鏈技術賦能提速,相比較審判工作的被動中立追求公正優先,執行工作的積極主動則更加強調效率優先,區塊鏈技術的共享性、智能化無疑是解決執行難的利器。
《意見》指出,全面推進審判與執行辦案系統信息互通和數據共享,探索建立裁判文書不履行自動觸發執行立案等業務規則和聯動機制,優化審執銜接,暢通信息流轉,減少重復工作,支持切實破解執行難。在當前的司法實踐中,審判與執行相互獨立,除了法律規定的內部移送外,執行程序的啟動要靠當事人的申請,當事人對執行程序的不熟悉、對強制執行的猶豫、被告的故意拖延推脫、申請執行材料的準備等,都會遲延當事人申請執行的時間,勝訴之后能否及時執行對執行效果的影響很大,直接關系勝訴當事人能否拿到真金白銀。區塊鏈技術能讓執行部門提前介入不履行裁判文書的案件,無疑會降低執行不到、執行不能的概率,提前發現或控制義務人的財產,既能保障勝訴當事人的權益,也能減輕當事人的部分訴累,更能減少執行工作人員的工作量。
《意見》指出,探索建立符合條件的執行案件自動發起查詢、凍結、扣劃以及執行案款自動發放智能合約機制,在確保程序合規的前提下簡化審批環節;建立對統查財產線索足額終本案件、對不履行義務的執行和解案件,無需單獨提起立案流程即可自動立案恢復執行的智能合約機制。在當前的執行實踐中,辦案人員需要花費大量精力做查詢、凍結、扣劃及案款發放工作,這些工作重復單調且人工操作容易出錯,這就直接影響了執行效率,期待區塊鏈技術將辦案人員從重復性勞動中解放出來,更好地實現廉潔執行、高效執行。區塊鏈技術還能夠解決恢復執行時間長、效率低的問題,申請人不需要花費精力申請恢復執行,同時還能減輕執行和立案部門的工作量,實現及時精準的恢復執行。
“切實解決執行難”工作任重而道遠,借力先進技術應是題中之義。區塊鏈技術的先進性在賦能提速法院執行的同時,也會促進執行規范化建設,倒逼執行制度的改變,尤其會促進申請執行、財產查控、恢復執行等制度的改革,因此,區塊鏈技術給法院執行工作帶來的變革值得期待。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