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開始,以BAT(
百度、阿里和騰訊)為代表的互聯網巨頭加速
區塊鏈業務的布局。阿里與普華永道達成合作,宣布應用區塊鏈打造透明可追溯的跨境食品
供應鏈;騰訊與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正式落地物流場景;百度
金融與其他金融機構聯合發布
區塊鏈技術支持的ABS項目,發行規模4.24億元;美國科技公司IBM也押注區塊鏈,在2016年報告中便預測,2017年會有14%的金融市場機構和15%的銀行采用區塊鏈技術商用解決方案,65%的銀行在三年內會采用區塊鏈技術。
銀行方面,中行、建行、工行、農行也已開始區塊鏈方面的布局,應用到扶貧、國際貿易、住房租賃平臺、
電商供應鏈、
雄安新區服務場景等領域。中國工商銀行年報顯示,積極探索區塊鏈、
人工智能、
物聯網等應用場景,運用區塊鏈技術推進雄安新區建設資金的透明管理;建設銀行提出將在同業中率先實現國內信用證和國際保理領域的區塊鏈跨行、跨境應用;
農業銀行將區塊鏈技術應用于電商供應鏈金融,還推進金融數字積分系統建設,打造區塊鏈積分體系;中行推出貿易融資
區塊鏈應用和指紋、指靜脈及聲紋認證等生物認證科技應用。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