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熱門城市對于
區塊鏈公司注冊趨嚴,經營范圍含有電子貨幣的更是停批,根本注冊不下來。”吳梅對本報記者說,而通過相關數據似乎也能印證一二。
根據企查查數據,《證券日報》記者不完全統計發現,2016年—2017年兩年中,可以查詢到區塊鏈相關企業10156家,其中今年就已成立達5700家。但其中
北京則僅注冊成功95家、
上海16家,
貴州47家。
“去年‘9·4’(人民銀行等七部委發布《關于防范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禁令一出,很多人以為監管要來了,開始紛紛轉型,現在想要注冊卻難了。”《證券日報》記者接觸另一位區塊鏈注冊中介張生(化名)表示。言語間,他比較后悔當初沒有多注冊一些公司握在手里,現在就可以待價而沽。
用他們的話來說,去年9月4日的
ico禁令是區塊鏈公司注冊的一道坎,因為誰也沒想到這個坎過后,進入2018年區塊鏈又火爆了起來,但主要是熱門城市的注冊已經收緊。
2018年伊始,一眾大佬迫不及待對外宣布連接區塊鏈,暴風集團、阿里巴巴、騰訊、迅雷等上市公司都在積極布局搭上區塊鏈的風口。與此同時,
杭州首次將區塊鏈寫入政府報告。除杭州外,北京、上海、
山西、
河南、貴州等省市也發布了多個對區塊鏈企業予以資金支持的意見,部分地區則給出了對
區塊鏈項目相應的資金扶持。
在資本市場與政策激勵下,區塊鏈開始持續火爆。而注冊公司的收緊,讓很多人開始另辟蹊徑。
中國移動通信聯合會國際區塊鏈創新應用
聯盟秘書長陳曉華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候,表示:“區塊鏈行業是風險和機遇并存,熱度持續高漲,但法律法規卻仍然空白,這讓很多企業渾水摸魚。倒賣公司等早已形成產業鏈。”
中介張生告訴《證券日報》記者,“現在問資源的不在少數”。該中介稱,自己有特殊渠道可以一手注冊區塊鏈公司,并可在經營范圍內標明“
區塊鏈技術”、“投資管理”等。“目前注冊最快的是
深圳,北京注冊要找合作方幫忙,注冊時間會慢。”
而記者在調查中注意到,大多數中介都是以公司形式開展業務,并非單打獨斗,且根據用戶需求可在任何城市注冊,收費水平皆不同。
“我們公司有70多人,手上區塊鏈相關公司不少,幫你注冊也可以,現有的資源也很豐富。”上述中介吳梅表示。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