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本次數博會上,中國信通院云計算與大數據研究所所長、可信
區塊鏈推進計劃常務副理事長何寶宏透露一項數據,目前全球有8萬多個
區塊鏈項目,但只有8%的項目有人在維護,平均壽命為1.22年,“興起快、死得也快,缺乏統一的標準。”在此環境下,全球各國正在加速爭奪標準制定權,以加快區塊鏈標準化落地。
當前
區塊鏈技術的還處于發展初期,整體發展水平還不成熟,由此導致在應用落地上的困難。面對這種情況,監管該如何進行?數字經濟之父、《區塊鏈革命》作者Don Tapscott表示,當前對區塊鏈對監管,需要“微型的手術”,而不是大張旗鼓。在監管過程中,政府需要十分謹慎小心,既要保護投資者和消費者,又要能夠讓技術好的一面得以發展繁榮,同時建設一個創新性的經濟體系。
在何寶宏看來,“區塊鏈技術可能成為雙刃劍,用區塊鏈監管區塊鏈,尤其是
金融領域的監管科技,實際上其可歸類為用技術治理技術的問題。因為技術產生的問題只能靠技術解決,靠人是撐不住的。”
目前我國的區塊鏈主鏈技術發展并不慢,以迅雷為例,就已推出了能夠每秒同時處理上百萬次并發的高性能區塊鏈——迅雷鏈,該主鏈目前已經支撐起有150萬家庭參加的共享計算,同時還有眾多開發者基于迅雷鏈開始打造自己的
區塊鏈應用。
工信部信軟司巡視員李穎表示,目前工信部正在集聚產學研用多方資源,密切關注國際前沿動態,建立完善行業的管理制度,做好技術創新與行業監管的平衡,根據產業發展的需要,開展區塊鏈發展風險與監管政策的研究,此外,還將加快區塊鏈核心能力建設,加快區塊鏈的標準體系建設,推動規范區塊鏈行業發展。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