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三點群里
幣圈大佬各種互懟,也造就了一個頗有意味的詞,叫“古典互聯網”。
以陳偉星為代表的
數字貨幣投資者和以朱嘯虎為代表的古典互聯網投資者,開始了新舊互聯網之爭。前者說后者缺乏眼光,后者評價前者忽悠。這次爭論也引發很多人的思考。“古典互聯網”也因此頻頻出現在媒體的報道之中。
沒想到的是,新舊互聯網的爭論也逐漸在硅谷重現。
比特幣正割裂著硅谷。
比爾·蓋茨5月9日在接受CNBC采訪時說道:作為一種資產類別,它不會生產任何東西,并稱“如果說有什么簡單的做法,我會做空它”。他的好友、同為億萬富翁的沃倫·巴菲特在柏克夏的年度股東大會上也表示,作為最大
加密貨幣的比特幣“可能是撒好的老鼠藥”。
隨著數字貨幣丑聞頻出,一些原本持有開放態度的人漸漸轉為抵制,這使得加密貨幣的看衰者大大增加。摩根大通CEO Jamie Dimon早在去年9月,就直言“比特幣是一場騙局”,最近美國銀行、摩根大通、花旗,更是宣布停止信用卡購買數字貨幣業務,圍剿比特幣。
Paypal前首席執行官Bill Harris曾撰文表示比特幣毫無價值,在他看來,加密貨幣作為支付手段、保值、內在價值均不成立,因為一個幣的價值在一天內可以浮動10%或更多,因此到最后只會適合一種用途:犯罪活動。
與蓋茨巴菲特輿論風向相反,互聯網們巨頭正積極投身
區塊鏈,包括Facebook、甲骨文、谷歌、亞馬遜、蘋果等公司,尤其是Facebook,其
區塊鏈項目由戴維·馬庫斯、凱文·威爾這些大人物領導,看似扎克伯格今年真的要在區塊鏈上有所作為。
無論在中國,還是在國際上,新舊思維的碰撞正在割裂著互聯網,也正割裂著數字貨幣與區塊鏈。
幣圈亂象橫生,是很多人認為發展無幣區塊鏈的理由。他們以為這樣可以遏制
ico亂象和虛假代幣的騙局。這其中有個淺顯的道理被很多人偷換了概念。提倡發展無幣區塊鏈,并不是因為有
token的區塊鏈不好,而是因為亂象而導致的今天這樣的結果。
無幣區塊鏈其實就是大家常說的
聯盟鏈,它只是有了區塊鏈的形,并沒有區塊鏈的神。無幣區塊鏈帶來的只是產業升級,并沒有帶來產業的革命性改變。
其實,區塊鏈無罪,token也無罪,有罪的是那些趁機騙得好處的黑心無賴們。如果有人可以將區塊鏈和token的價值最大化,踏實做事,使得投資者也能參與其中,讓他們也能隨著項目的發展獲得收益,這不正是區塊鏈想表達的精神嗎?
區塊鏈和token只是用算法的形式模擬出的經濟模式,它就像是面照妖鏡,你看到了什么妖怪,取決于這個世界有多少妖怪,而不是這面鏡子的本身。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