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是透明的、開放的,對于習慣于封閉數據庫和操作不透明的人來說,這是一種需要全新看待的事物。與典型的 Web2.0 公司相比,區塊鏈和加密公司往往不太關注知識產權保護。代碼通常是開源的,并根據公開的安全審計以激發用戶的信心。
Web2.0 安全實踐專注于處理后果,而不是一開始就避免它;Web3.0 的信息安全轉向代碼、工程和架構,專注于預防。
Web3.0 生態系統本質上更加開放,項目通常在 Discord、Twitter 上托管在社區中。兩個 Web3.0 項目經理 Lenny Rachitsky 和 Jason Shah 最近在一篇文章中描述了他們從原先的職業如何向 Web3.0 過渡,并呼吁應徹底擺脫當前的技術工作模式。他們認為缺乏監視/數據收集驅動的生態系統來支撐 Web3.0 、以及確保代碼在發布時盡可能無漏洞的必要性。
結果是,Web3.0 對信息安全、隱私和監視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信息安全專業人員對于在監管要求之前以及除監管要求之外建立行業標準至關重要。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