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請元道先生說說哪一個領域中,
區塊鏈技術不應該那么熱?
元道:區塊鏈的本質是在不可信的網絡建立可信的信息交換。如果應用場景里面各方本來是可信,企圖通過區塊鏈提高信任,那么這不是區塊鏈發揮作用的地方。如果傳統銀行不進行變革,那么在現有銀行的清算系統內引入區塊鏈的技術,沒有新的通證,沒有新的共識,沒有
社群,這種情況下這種區塊鏈是起不到作用的。
張首晟:本來比較容易中心化的領域先不要用
區塊鏈技術。我想為中國國策提一個建議,一帶一路+一鏈,本來整個世界都圍繞全球化做討論,中國是完全擁抱全球化,但是我們又看到英美在全球化上走了一個退步。要想走全球化,首先在全球范圍內不應該有一個中心機構,要把國家全部聯系起來的話,用區塊鏈是最好的辦法。中國已經把一帶一路建成一個國策,怎么來推行,本來一帶一路上每個國家也是多中心化的。在一帶一路范圍里面先推區塊鏈,比現在在中國推區塊鏈要來得好,因為中國本身內部很多地方已經相當中心化,而且效率已經很高了。而且在國際范圍里面,全球化范圍里面,本來每個國家有自己的制度,有自己的
金融系統,一帶一路再加一鏈把他們全部連在一起,這是中國對整個全球化的想法。
肖雪:我認為質量是比較適合在區塊鏈領域推行落地場景的。因為質量參與方很多,企業、監管部門、消費者,還有服務機構,本身是存在著共識結構的。我舉一個例子,我們在跟中國檢驗檢測協會中檢聯合國投集團做了質量鏈的一個體系,要做什么呢?是建立一個以企業信用為核心打造一個長效機制來實現整個質量在
供應鏈上的閉環。我舉一個實際例子,買一個阿膠產品有很多假貨,老百姓在網上掃阿膠二維碼不是簡單的呈現,是原材料到流通環節到最后質量優劣保證,那只是產品優劣的開始,但也是服務的延續。在這個過程中有什么呢?有政府監管數據,有檢驗檢測數據,有企業質量數據還有流通保障數據。在不同質量主體中轉換,多個質量主體勾勒出整個質量的范圍,在這個范圍內大家去產生共享,產生共治的結構,本身質量就是共治環境,過程中良幣驅劣幣。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