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
北京冬奧會開幕式將至,以及數字人民幣試點應用場景近期不斷擴圍,上線還不到一個月的數字人民幣APP在多家主流手機品牌應用市場的下載量持續攀升。
據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統計,截至1月28日發稿時,華為應用市場累計下載量1305萬次;vivo應用市場累計下載量1068萬次;小米應用市場累計下載量507萬次;OPPO應用市場178萬次,4家商店合計下載量已經超3000萬次。
這組數據的背后可以視為數字人民幣在消費試點場景下的快速落地。從產業維度看,安信證券研報更是直言,僅從商業銀行側基礎設施和系統改造測算,整個數字人民幣改造有望帶動合計1165億的投資規模。
數字貨幣概念上市公司也成為投資者關注的焦點。據記者統計,近三個月以來,在深交所互動平臺上,投資者涉及數字人民幣的提問多達861條,而上交所e互動涉及數字人民幣的問題也超過百條,數字人民幣熱度可見一斑。 在二級市場方面,WIND數據顯示,近三個月以來,數字貨幣指數最高漲幅超過36%,雖然經歷了大盤近幾日的調整,但該指數累計漲幅也高達21%。個股方面,新開普(300248)累計漲幅超過91%,恒寶股份(002104)漲幅為51%,新國都(300130)、海聯金匯(002539)贏時勝(300377)等累計漲幅也都超過30%。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也對數字貨幣概念股提示了風險。“數字貨幣板塊的上漲主要受益于數字人民幣,數字人民幣即將進入全面落地階段,預期冬奧會將是最后一輪新場景試點,而全面落地也有望改變當前支付行業業態,對于相關板塊提升了業績想象空間,從而推動股票上漲。對于前期漲幅較大的個股,投資者應該注意風險。”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盤和林對記者表示。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